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但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绿色有机食品也搬到了人们的餐桌上,但它们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市场上纯天然食品供不应求,因此发展原始生态种植和育种是必然趋势。目前,许多外国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许多生态农场,用动物粪便生产饲料,用蚯蚓控制土壤,用昆虫控制害虫,尽量不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对地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中国目前的政策鼓励发展现代原始生态农牧业。


目前,国家特别重视新农村建设,对种植和育种的支持也越来越大。在如此好的机遇和政策下,我相信生态育种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原生态育种已经深入实施“保护环境,保护我们母亲的地球”人文思想。从多方面考虑,生态养殖必将蓬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2.政策发展背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


扩大和加强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行动计划,促进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茶蚕、花卉、幼苗、食用菌、中草药、特色育种等产业的升级,将地方当地特色产品和小品种转变为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大型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项目。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支持地方政府依托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区域特色品牌,引进现代要素转型,提升传统优秀品牌。


积极发展适度的规模管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者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转让、股份合作、耕种、土地托管等方式,加快土地转型、服务驱动等形式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村组互换和平行,实现家庭连续耕作。完善家庭农场识别方法,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支持农业机械运行、农田灌排、统一防治、干燥仓储等商业服务组织的培育。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机械等系统作为农业服务的综合平台,促进传统农业材料流通网络向现代农业材料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土地流通绩效保障保险。研究建立适度的农业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2)《中国农村扶贫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20年)》


提出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和扩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基金组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和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指导和支持企业投资贫困地区,推动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提出扶贫计划通知


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根据当地情况,在贫困地区发展适度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疾病防治,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养殖体系,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通过实施退草等项目和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提高饲料供应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坚持草畜平衡。积极推进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农牧结合、粮草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序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稻田综合养殖项目,积极发展环保养殖模式,打造区域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品牌。


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农业的各种功能,培育和扩大新产业、新商业形式,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卫生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地方政府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原产地初始加工补贴政策的实施区域,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在贫困地区的县、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原产地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和新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联系。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加快无污染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的发展。


与扶贫办合作“扶贫蜂蜜产业”项目,项目区域条件独特,原材料优良,优秀(养蜂、加工)技术支持,完善的销售体系,可以很好地实施2017年中央文件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可以促进西藏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规模的适度发展。


项目地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牧业发展基础实力较差。通过高原蜂蜜整个产业链的建设,可以发挥良好的示范和领导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而且可以改变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和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法的成功经验,根据生态和生态经济学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应用系统工程方法的农业体系。需要将粮食生产与各种经济作物生产、种植与森林、畜牧业、副、渔业、大型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精髓和现代科技,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形成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育种可以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一个地区的特定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物资源。经过劳动人民的选择和培育,它展示了其独特的农业景观。不仅表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现实是,只有充分利用其独特资源生产农产品,充分发挥区域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缺点,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育种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是无穷无尽的,是类似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和质量品种的多样化。一个地区绝对不能生产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来自许多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真正提高农业效率、企业收入和农民收入。


农业生态育种适应了正宗产品、绿色自然、营养和保健的消费者需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显示,正宗、自然、营养、保健农产品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具有资本、技术、管理优势,也需要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项目实施,将引入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来更多农民从事规模、生态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前身只是一家普通的农业企业,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农业企业的效益都有下降的趋势。为了使企业更具活力和优势,公司建设了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开发了原生态养殖,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即便如此,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做大做强产业,还要结合当地地形和自然环境,进一步扩大老规模和业务范围。因此,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建设蜂蜜全产业链项目,满足人们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建设之初,本项目以绿色、环保、脱贫致富为宗旨发展。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增加科技投入,使项目发展有序,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总之,加强养殖扩大产业链,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公司来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二是实现区域特色产业化发展,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桑珠孜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趋于合理,但农业养殖不够标准化。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粗加工,龙头企业无效,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不匹配。目前,桑珠孜区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尽快摆脱贫困,致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因此,培育和形成标准化、大型企业是桑珠孜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为了充分利用桑珠孜区相关政策、地域优势的现实条件,着力建设蜂蜜全产业链项目,通过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让农民的猪和牛到基地里饲养,可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规模化,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让利于农民,促进农民养殖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增加农民就业率,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于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区位优势的经济转化,符合特色经济的发展的需求。


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项目周边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利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降低生产成本。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资源,开展特色水产养殖,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项目集中管理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农村散户种植养殖技术低下的问题。


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的建设,使农民能够通过少量投资获得比以往广泛育种多倍的收入,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促进农民增加生产和收入。


4.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项目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小农经济的限制,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尚未完全走出广泛的商业模式。分散和小规模水产养殖仍占很大比例。此外,由于缺乏业务规范和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项目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产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制约了区域特色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项目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链、绿色产品链、大型品牌发展链的产业管理理念,创新蜂蜜水产养殖模式,实现农业特色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党的“十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准确把握小康社会建设的困难,重点关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特别是小康社会建设,偏远地区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困难和焦点,如何解决农业发展、经济改善和生态保护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特点,必须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发展大型育种基地,提高产业高增值转型,推动数千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经济。


项目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合理化、科学的水产养殖。它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小康社会,实现区域农民收入增长,实现脱平致富的目标。


6.需要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有机等环保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健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本项目的生态绿色蜂蜜适应了这一趋势,发展迅速,不断完善。必须建立环保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从分散、广泛的自由放养到标准化、良好的品种和大规模的育种,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做大做强多元富民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


目前,政府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扶贫体系。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扶持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加快生态养殖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巩固推广“公司 基地 贫困户”产业化生产模式,科学引导贫困家庭发展养蜂项目,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山区综合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家庭手工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二是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理念,促进扶贫发展重点县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索种植养殖、农业、畜牧业、渔业、三维养殖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贫困地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高原蜂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认真落实当前农业扶持扶贫政策,大力加快蜂蜜全产业链产业区域创新发展“公司 基地 贫困户”科学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项目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养殖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率,减轻农民负担,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


1.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当前产业政策。西藏自治区建议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省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大农业省为强农业省的目标。政府还建议发展和推广现代新农业,加快城市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推动农民尽快致富的目标。


2.项目优势明显


(1)公司可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2)公司拥有良好的线下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国内知名企业:华西希望集团、平安多利农场、苏宁易购、有机农业、陶然农业技术、红旗连锁超市。


(3)公司于2017年2月与西藏藏香阁商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藏禧堂”连续四年,天猫店在西藏土特产销售中排名第一,年销售额元。


(4)环境优势: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绝无仅有的一片净土。公司在这片净土上精选了:两大花场,五大产区。(山南的扎囊县,琼结县。的拉孜县、江孜县和白朗县)


(5)品质优势:藏蜜中含有的活性酶为内地蜂蜜3--5倍。(农业部规定的一级蜂蜜活性酶指数为8。青木仓藏蜂蜜的活性酶平均值约为30。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我国原生态农业发展


2.1.1 介绍原生态农业


原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和生态经济的规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技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经济的综合体系,将农业生态体系与农业经济体系结合起来,以实现生态经济的最大整体效益。它也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副、渔业的大型农业,也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现代农业,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原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可以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注重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化效率,优化生物与环境配置,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增强抗自然灾害能力。


一般来说,原生态农业是严格按照适合当地气候种植的作物,未经杂交和转基因种子按季节种植,自然成熟。在此期间,管理和保护应按照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施用有机肥料,并采取套种方式避免病虫害,尽量使用河流、运河、运河、井等无污染水源进行浇水,深井水应进行回温和人工除草,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产量。自然生长状态应通过尽可能少的人为因素来维持。人为因素包括化学除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防治病虫害、补充土壤肥力、人工合成激素和设施栽培。在原始生态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最大的特征。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将农业生产回归自然生态的起源。


2.1.2 中国原生态农业发展的概况和前景


生态农业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展迅速。虽然目前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数据显示,到1988年,美国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已发展到近5万个。1975年,英国成立了国际生物农业研究所,专门研究生态农业和生物农业。在实践中, 主要是中小型生态农场。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家也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场,发展迅速。例如,在德国,1978年只有300多个生态农场,到1986年已发展到1万多个。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业问题作为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具有深远意义,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可以预测,未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取得巨大成就。原生态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很快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活方式的改变,希望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能够实现他们身心精神的双重回归。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能反映对中国传统生活理想的依恋,还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渴望和渴望。


作为一个主要的农业国家,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历代政府的重视。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民的收入。生态农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整合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酒店,更好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投资者投资的热点。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的石化农业(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为标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由于石化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硬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洪水灾害。例如,近年来赤潮频繁发生,农药使用量大,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米不香,果不甜,食无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果我们不停止依赖化肥和农药,不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地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农业将成为生态环境崩溃的罪魁祸首!现状的警示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要求我们恢复原生态环境,恢复原生态土壤,创造原生态食品。


2.2 中国蜂蜜产业分析


中国是中国蜜蜂的发源地。原始养蜂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收集和使用野生蜂蜜的时代。据文献记载,中国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最早将野生中国蜜蜂(以下简称中国蜜蜂)驯化并饲养成家养中国蜜蜂,并代代相传。然而,当意大利蜜蜂和活框技术引入中国时,中国的现代养蜂业在19世纪开始发展。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多年的战争,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中国养蜂业才逐步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国的现代养蜂业。1、回顾中国现代养蜂业发展的崎岖历程,大致可分为恢复发展期、曲折发展期、跃进发展期和稳步发展期四个时期。


2.2.1 我国蜂蜜产业发展分析


1.恢复发展期(1950年)~1957年)


解放前,由于三座山的压迫,旧中国的经济技术非常落后,中国的养蜂业一直处于停滞和缓慢发展的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只有50万人(包括40万只蜜蜂和10万只意大利蜜蜂),年产蜂蜜8000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收购价格,普及养蜂知识,在一些学校开设养蜂课程。例如,1955年9月,苏联П•C舍尔滨纳编写的《养蜂学》由俞俊鳌和诸葛群翻译成中文并出版。1954年7月,农业部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筹备组办理《中国养蜂》杂志。1957年10月24日~29日,农业部和农垦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养蜂研讨会,制定了养蜂发展的政策、政策、任务和措施。到1957年底,中国的蜂群数量将发展到150万(约30只西方蜜蜂)%),商务部购买蜂蜜9385吨,出口150吨。


曲折发展期(1958年)~1977年)


在此期间,我国养蜂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呈现“马鞍形”发展。1958年,国务院批准了农业部和农垦部“全国养蜂工作座谈会纪要举行”报告。明确规定养蜂业发展政策,提出加强领导、培训技术干部、调整养蜂产品价格、减免养蜂税等政策措施。同年,农业部在辽宁省锦州农业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养蜂干部培训班,来自20多个省市的57名学生参加了研究。同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成立。从那时起,中国现代养蜂业的发展得到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养蜂机构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合作和科学推广工作。1959年11月,我们在杭州召开了养蜂研究合作会议,总结了1958年科研合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制定了未来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政策。同年,养蜂机构的测试成功了“有王群生产王浆的办法”,并在1960年5~六月连续两期开始“有王群生产王浆的方法”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议。这是当时中国养蜂生产的,尤其是蜂王浆的生产,起到划时代的推动作用。此后,于1960年,又相继在福建农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开设了养蜂专科班(学制两年),为我国现代养蜂业的发展输入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对当时我国养蜂业的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由于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养蜂科研教育的兴起,我国养蜂业发展迅速。到1959年,中国的蜂群已经发展到300万,购买蜂蜜1.25万吨,出口5700吨。然而,就在中国现代养蜂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蜂螨(大蜂螨和小蜂螨)在1960年左右爆发,蜂群损失近70%。在这个关键时刻,养蜂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立即研究了蜂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蜂螨的生命历史和传播方式,并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到1963年,蜂螨的危害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控制,蜂群数量逐渐恢复(科研成果发表在1964年第四期)。从那时起,在1967年~1977年,我国蜂群数量保持在400万左右,年产蜂蜜4~出口蜂蜜25万吨~3万吨。


3.跃进发展期(1978年)~1987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联合生产承包制度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养蜂生产者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养蜂专业人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量和蜂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二,蜂王浆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蜂产品的种类也从单一原料生产到多元化产品生产。各种蜂王浆种蜂王浆产品和花粉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那时起,中国的养蜂业发展到了顶峰。在此期间,由于蜂群发展过快,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各地的蜂群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蜂群过多,蜂蜜资源不足;有些地区蜂群过少,蜂蜜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导致全国大流量放蜂,这无疑给蜂产品质量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由于蜂群常年在外流动,养蜂人常年生活在不确定的地方,无法建立蜂产品生产的基本档案。如果发现问题,就很难找到养蜂场的生活条件。此外,由于水电和冷藏设备的实施也很难以保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心态。一般忽视质量问题,片面追求产量,大量量稀薄蜂蜜,不取成熟蜂蜜,蜂蜜质量每况愈下。1986年5月23日,由于蜂蜜质量问题~27日,农业、畜牧业、渔业部、商业部、经济贸易部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养蜂工作研讨会。会议的主要问题是加强养蜂业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加强养蜂研究、教学和技术推广,有效提高养蜂产品的质量。


4.稳定发展期(1988年以后)


自1987年以来,经过调整和巩固,一些蜂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已经颁布和实施。虽然蜂群数量略有减少,但已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88年9月5日,国家标准局颁布了《蜂王浆国家标准》,自1989年3月1日起实施。1988年,农业部颁布了《中国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ZBB47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花粉》于1989年5月1日生效GB11758-实施89。2005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蜂蜜GB18796-2005年颁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同时,1985年以后,国家取消了对蜂制品的统一采购和销售,并完全实施了市场价格。由于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国长途转蜜蜂的数量显著减少,小转移养蜂的数量逐年增加,蜜蜂产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2.2.二 蜂蜜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蜂群总数已达910万,占世界蜂群总数的九分之一。2005年中国蜂蜜产量为29.2014年,32万吨上升到46万吨.十年增长17万吨,82万吨.5万吨。2015年中国蜂蜜行业产量约50吨.同比2014年46万吨.82万吨增长了7.86%,近年来,我国蜂蜜行业的产量如下图所示:


图2-1:2005年-2015年,我国蜂蜜年产量及同比增长


2015年,我国蜂胶生产和市场基本情况与去年相差不大。2015年,我国蜂胶毛胶总产量约5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供不应求。由于蜂胶产量供不应求,犯罪分子借此机会充斥蜂胶市场,导致蜂胶原料质量参差不齐。


图2-2: 2010-2015年中国蜂胶产品产量情况


蜂胶原料的购买价格因胶量而异。2015年,购买价格为120~400元/公斤,平均价格250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略有下降。蜂胶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与去年基本持平。


中国是蜂王浆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世界90%以上蜂王浆来自中国。长期以来,中国蜂王浆市场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国际出口。然而,2013年,与往年不同,国际市场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国内市场。2015年,中国蜂王浆出口量为713.8吨,19136135美元,同比下降3吨.90%与5%。


图2-3:2010-2015年中国蜂王浆产量


2015年,全国花粉产量主要是大宗油菜花粉、茶花粉、杂花粉。油菜花粉主要产区有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辽宁、湖北、江西、安徽等。茶花粉主要产区有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此外,还有荷花、玉米、柳树、荞麦、五味子花粉等。全年花粉总产量约1.2万吨。


图2-4:2015年中国蜂花粉产量


2.3 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蜂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养蜂从业人员、蜂产品出口和蜂产品消费五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养蜂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蜜蜂授粉有助于提高干果、蔬菜和作物籽的质量,增加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我国养蜂业主要满足养蜂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效果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张自秋认为,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产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蜂产品消费需求。


2.4 项目产品营销策略


2.4.1 营销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强大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独特的广告策划和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在全国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将产品进入超市,整合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商品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3、销售人员推广:公司将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安排下,选择充分了解产品、熟练经营、专业扎实、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团队,有效推广公司产品,使公司产品逐步深入公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广:公司将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合作,参加全国、区域展览,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其渠道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快速被公众认可。


5、网络营销:公司将采用现代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营销网站,向消费者展示公司开发、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结合网络营销和实体销售,为客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4.2 营销措施


1、建立高标准企业、高标准管理企业、高标准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达到国家优秀企业标准。


2、设立专项营销资金,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做好宣传服务,维护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宣传册、网络宣传等方式开发新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自己的品牌。


3.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市场。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持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保持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5、探索和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法,引导客户在各种情况下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训全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大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了解技术,擅长营销,融合客户”营销人才。


略……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润滑油、防冻液、废气处理液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