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产学研合作平台产业园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科技为要素的创新能力竞争日益激烈,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作用。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专业应用。产业、大学、研究合作是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由于连接和互动产业经济和技术,提高了商业化、产业化的速度,同时迅速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符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措施的要求。科技实力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学研合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整合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所有优势,有效聚集区域资源,提高创新要素的效率。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政策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效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初步形成了创新型经济格局。一些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根据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军民一体化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的军民科技深度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立军民一体化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综合应用等创新链的综合设计,建立军民共同技术项目的联合示范和实施模式,建立军民科技创新体系。


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式和价值链,促进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型。发展智能制造设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入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全面绿色转型传统制造业,从广泛制造业向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加强工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高基础材料、基础部件、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共同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核电、高速铁路、海洋工程设备、高科技船舶、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设备和产品。


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公共实验设备、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基本科技条件平台。开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提高科研设备的自给自足水平。建设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持系统。


2)《“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效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基本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水平显著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军民一体化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显著提高。


围绕开放科技经济渠道,以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为纽带,以资源开放共享为手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本链,加强各类创新实体之间的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深化军民一体化创新,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多学科协作互动和大众创新创业开放高效创新网络。


大力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深化企业领先的产业、大学、研究合作,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导示范和辐射驱动作用。


3)《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在此期间,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环境更加优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完成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框架,适应创新创业环境的全面改善,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团队、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出现了一些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和工业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独立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科技进步贡献率全面提高,上下联动、水平协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统运行顺利,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与京津产业、大学、研究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开展重点产业重点技术合作,共同促进我省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围绕产业发展,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梳理现有科研成果,编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和适当转型的科技成果目录,加强技术与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拓宽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对接渠道,继续发展“校(院)地”“校(院)企”“校(院)产”联动合作,通过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协调现有的科技资金和政策,引导企业引进以独立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促进初创科技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应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领导、政府指导、产业、大学、研究协调,开展试点熟化和产业化发展,为产业发展需要提供全过程的技术研发解决方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研究,促进军民技术优势的双向转移和应用。


4)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住京津冀协调发展机遇,利用京津企业和产业投资,努力率先建设京津冀协调创新园区。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增加R&D投资。落实企业R&D费用税前加扣政策,加快培育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等创新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自主建立或与科研院所共建R&D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


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巨型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安排、财政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实施新项目“四优先”。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物医学、电子信息、高端设备制造和智能制造“2025”等新兴产业发展。


产学研合作平台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产学研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增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导示范和辐射驱动作用。


2.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经济发展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模式已成为国际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产业、大学、研究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科技实力相对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3.项目建设有利于区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又称经济新常态。新的经济常态不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华北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在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各学科的合作水平相对较低。协同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科技、工贸一体化等高水平合作相对较少。第二,合作的深度较浅。目前,企业往往对一些收入较快的项目感兴趣,对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技术了解不多。第三,只有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动力,才能积极努力。就产业创新的主体而言,它们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不同,内部评价机制也不完善。总之,这些不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发展,不利于河南省产学研合作活动力的建设。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学校科技成果的自主转化,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学科与公司、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科研与产业化相互支撑、同步发展、良性循环,实现产学研同步优化的新体系。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通过联合研究所、联合实验室、产业化基地、产业技术联盟、人才培养学院等形式,共同建设了产学研交流中心。这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的优势,扩大了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借此机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集团、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和市场化联合,建设开放、集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学研合作实体。


项目建设有利于集中各学科的发展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实力。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正确的发展选择。


4.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基本完成京津冀综合顶层设计,通过京津冀通信交通、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文化教育、医疗民生综合战略部署,实现北京、天津、地区互补、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在资源和技术优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在那里IT软件、食品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具有技术资源优势。天津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工原料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具有技术资源优势,在煤炭开采、黑色金属开采等行业具有技术资源优势。京津冀一体化充分利用当地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缩小京津冀经济技术梯度差距。


1)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国家资金为基础吸引企业的技术支持的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打破以前按行政级别设置公共资源的发展模式,使三地分散着的资源得以集中,节约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宝贵资源,实现京津冀地区地区的资源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共享资源,可以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减少和避免改善合作伙伴的利益冲突,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利益共享和互补优势,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2.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加快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资源。产学研合作各学科都有不同类型的人才。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通过知识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从事高科技研究的学生和教师获得了有意义的经验;企业拥有更多高素质、多样化、专业的人才资源,共同发挥组织作用,在企业不同部门的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中发挥组织作用。同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各学科的人才流动。企业技术人员进入校园,通过传授更先进的知识技能,指导和培养学生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将人才派往企业的生产实践。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更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加快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


5、本项目建设是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多的发展挑战。县内很多企业的竞争力不高,面临被淘汰的威胁,给地区经济发展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必须把握发展机遇,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密切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各种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实现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县内的产业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产值。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帮助打破过度依赖资源的传统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驱动力;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6、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要素结构,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和消费已成为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产学研合作是创造知识、转化知识、发展产业化知识的完整体系,直接参与知识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知识经济时代为获取更多创新资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增强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聚集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


7.项目建设优势明显促进了项目的可行性


1)团队优势: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发动机研究所雄厚的技术背景,拥有8名从事发动机各领域20多年的资深专家,30多名发动机专业博士、硕士、资深工程师。研究领域涵盖供油、燃烧、电控、整体设计、新发动机等专业方向,可为客户提供高功率柴油机设计咨询。CAE计算分析服务、实验室相关设备、光学测试系统建设等全方位服务。


2)位置交通:位于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东临阜城县、景县、西临桃城区、深州市,南临枣强县,北临武强县,东北临泊头市。位于京津都市经济圈和临港经济半径辐射范围内,北临北京260公里,天津240公里,西临石家庄120公里,东临黄骅港170公里,南临郑州460公里,西临广高速10分钟车程。国内公路纵横交织,1条国道(106)、5条省道(衡德路、宁武路、武千路、040、衡井路)穿越全境。正在建设的邯郸黄铁路在中国设立了衡水东站。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分析产学研模式分析


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产业、大学、研究合作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实现。


2.1.1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历程


我国“产学研”合作开始较早,从最初的萌芽阶段、转型阶段到发展阶段,经历了从低合作水平到互动合作的深入历史发展过程。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合作主体关系松散,尚未形成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机制,与当前的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基本不同。转型期(70年代至80年代)的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主要由技术驱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面向市场,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发展迅速,为未来产业、大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业、大学和研究合作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由市场和技术联合驱动,形成了大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实力,培养创新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起初,产学研结合受外部驱动作用的影响。在外部驱动力的推动下,合作主体不断合作,最终将外部驱动力内化为内部驱动力,形成真正的合作驱动力。


产业、大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外部驱动力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因素、经济体系因素和科技发展因素。首先,政府通过提供资金,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指导、调整、规范和服务产业、大学和研究的结合.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其次,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渴望与需求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动力。再次,科技发展大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建立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创新战略,必然促进产学研密切结合。


工业、大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内部驱动力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学和科研机构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型能力,获得经济效益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


2.1.2 产学研结合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学研结合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多样化。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学校企业模式是指高校利用自身资产和人才优势,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将商业实体与教学基地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科研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高校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与相关工业部门和企业联合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实现国家相关产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研究中心是一个集研究、开发和推广为一体的新组织。


高新技术企业模式是由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高新技术成果、生产条件和利益共享的高新技术联合体。其组成模式可以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了高校加快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果,加强了人才培养、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大学科技园模式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在学校内外的一定领域进行研究和成果转化。这种合作模式是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大学人才、科技和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有利于引导更多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产学研发现状


截至2012年,中国华北地区科技大省有76家科研开发机构,其中央属8家,地方属68家,普通高校118所,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12家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R&D7573名研究人员。石家庄药用辅料创新产业集群、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创新产业集群等3具有国家批准的国家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科技城和—保定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家庄技术产业开发区等5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然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京津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规模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当地科技成果转化不足。2013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约占省科技成果总量的一半(具体值为42%),但其中有86%科研成果仅停留在文本成果阶段,没有得到有效的生产和应用。同时,京津优惠政策丰富、技术产业化高、成果转化先进的理念,使全省大量先进科技成果流失到北京、天津。由于技术供应商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学难以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企业无法寻求所需的科技成果,导致全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明显较低。


2、缺乏系统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国家法律原则上规定了产学研相关事项,但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可操作性不强。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如知识产权归属、个人权益衡量、人员职称评定等。


3.政府支持不足,总体规划不足。政府缺乏对产学研成果孵化转化的财政支持,缺乏对高校教师等研发人员投资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政策,缺乏支持产学研运营的具体措施和量化标准。产学研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部门提供政府服务和帮助支持。


4、高校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动足,企业合作热情不高。科研论文和课题的发表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产学研成果的产品市场利润份额难以分割,使得高校合作动机不足。企业重视短期利益,缺乏创新需求,不愿承担科研成果转化的巨大风险。因此,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不高。


2.3 产学研结合发展趋势


1.产学研结合不断发展,层次逐步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正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研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以创新机制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业、大学、研究相结合的新体系。许多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从最初的突击合作到定期合作,从碰撞合作到网络合作,从国内合作到国际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模式的推广,我国产业、大学、研究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水平越来越高。


2.产学研结合模式不断创新,日益多样化


随着“科教兴国”、“自主创新”随着战略目标的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断重视提高区域科技能力水平,产业、大学、研究合作逐渐从自发探索发展上升到较强的理性战略高度。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产业、大学、研究结合模式基本包括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更成功的合作模式,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入发展,成为实质性生产要素的内部联合,产业、学习、研究各方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合作成果反映了学术价值,创造了经济效益,有效地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政府职能转变,在产学研结合中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发展


政府行为在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政府搭建企业唱歌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良好、有效、发展的机遇,受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欢迎。在各省市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几乎每个省市都举办或参加信息交流会、成果交易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


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大趋势


从结合机制的角度来看,我国产学研结合用“风雨同舟”产学研结合被视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互补优势、利益共享的自觉行为,强调市场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一切都服务于市场,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形式,而不是局限于框架,力求产学研结合的各方以诚信为前提,以效益为目标,在市场上使合作成熟化、规范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利用教学科研条件,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已成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资源,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和实验基地,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为企业输送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5.产学研各方角色定位逐步明确,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提出深入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各种创新要素聚集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将创新转化为真正的产业活动,形成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科技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格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导向,促进政府、工业、大学、研究和创新的紧密结合。完善科技计划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在产业导向科技计划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投资者的功能实现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作为资源配置和动员手段,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改革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和运行机制,深化产业、大学、研究、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密切合作,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整合。加强产业、大学、研究相结合的试点基地和共同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探索企业领导、高校合作、多元化投资、军民一体化、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


6.产学研结合走向多元化,功能走向综合


目前,产学研结合功能不断拓展,从解决具体技术问题,转化单个科技成果,转向完善区域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孵化体系、共同培养人才、改进高校教学方式等综合性功能。


2.4 中国分析


2.4.1 政策发展


是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势头。


自201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许多民营企业在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下加入了军事配套体系,打破了军事封闭环境,将国防科技产业植根于国民经济体系。2017年1月22日,中央发展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6月20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 近平主任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持续实施的政策支持将加快发展的具体规划,使今年成为发展的第一年,投资机会显现。


2017年可谓是“”发展的最佳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国家也在增加军事投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赶上了美国“向外走”,总的来说,未来五到十年将是军工业快速增长的时期,也不能说是军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实力支持军事投资的阶段;另一方面,军工也需要投资和发展。由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装备产业研发多,生产少,导致大量武器装备短缺,国家将重点关注经济建设,使整个军事装备数量和质量严重落后。现在随着综合实力的提高,国家加强和关注军事力量,但填补之前的差距至少需要四五年,加上新装备生产和旧装备升级,未来五到十年仍将有更高的市场需求,将有更长的持续时间。


2.4.2 行业概况


国防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最基本的因素,大国的发展必须得到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的支持。纵观历史,强国的崛起都受益于军民一体化、军民一体化和军民一体化。可以说,军民一体化是可持续国防产业的唯一途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分和军事战略白皮书的发布反映了新领导层在战略思维上更加积极和强大。未来,国防和军事力量将成为国家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方面,可以通过军民扩大应用空间,扩大产业规模,反馈军工。另一方面,通过军民参军,可以引进优秀的民用技术,通过竞争调动军企的活力,促进军工技术的发展。民口企业进入军工领域,不仅可以节省国防军工的研发费用和产能投资;更重要的是,是强军的基石。


图2-1.政策的主要方向


目前,我国2054 家单位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717 家(一类许可 50 家)。2014年底,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将在互联网上开通。社会资本的进入将有助于建立现代国防科技产业体系。未来10年,一批快速增长的民营军工企业很可能会诞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军工集团产业经济结构中,军工产值占 1/3,军工高新技术产业(含四民)产值占 1/3,其他民工产值占1/3。此外,参军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扩大。从准入数量来看,军工单位占 1/3,民口企业占 1/3,民营企业占1/3,其中民营企业增长趋势明显。从军事产值来看,2009年-2013年,民口单位(含民营)军品产值占11%.6%提高到13.4%,增速比军工集团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图2-2.将增加军工高科技产业(含民用)的比例


此外,全国许多省市都建立了军民一体化产业基地。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军民一体化,提高军民效率,为优势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机遇。此外,公共机构的重组使军事重组涉及深水,这将为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产业体系扫清障碍。


图2-三、产业基地建立在全国多个省市


中国军费构成长期稳定,装备支出占三分之一。中国的国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人员费、培训维护费和装备费,约占三分之一。中国正在进一步强调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发展。随着国家军费的增加,将优化武器装备规模,建立现代军队,建立军队在信息战争中有效执行任务的能力。预计随着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武器装备支出将达到40英镑%以上。


在我国国防费用的构成中,装备费用约占军事费用的三分之一,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发、试验、采购、维护、运输和储存,而欧洲、美国和亚洲主要军事国家的装备费用约占国防费用的 40%%-45%,因此,在未来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装备费在国防支出中的总体比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图2-4:2015-预测2025年军费增速及装备费占比(亿元)


中国坚持特色精兵的道路,在裁员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必然需要增加装备和武器的投入。目前,中国军队总数为 230万人,2014年至2019年将继续裁员30万人,将军队减少到200万人,同时进行全面的军事体制改革,简化军事组织,减少缺点,提高总体指挥能力和军事效率。这表明,中国将走精兵之路,优化武器装备结构,开发新装备,提高军事信息化水平,增加对单兵装备和军事武器的投资。


2.5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2.5.1 高功率柴油机技术咨询


目前,国外研发机构对我国高功率柴油机的发动机技术咨询实施了技术封锁。我国高功率柴油机的设计仍以经验设计为主,开发周期长,创新水平低,成功率低,迫切需要该领域的技术能力建设。


在车辆发展规划论证中,业内专家提出了柴油机/发电机/电机混合驱动、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和电机自由活塞发动机、柴油机排气能量高效综合利用、辅机电站与涡轮增压器集成等诸多新概念和新发展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需要从基础出发,需要一定的条件保证。因此,全面探索数字设计手段和数字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先进动力技术研发的必由之路。


基于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数字设计方法是实现高性能柴油机研发的最有效的工具。目前,先进的柴油机已广泛应用于国外的研发中V类型开发模式。首先,根据整体需要,提出整体性能指标,解耦各子系统的性能指标,优化各子系统部件的设计,然后组装各个系统,匹配系统,得到虚拟原型,最终处理测试原型。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数字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大部分设计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降低了测试工作量,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实现了性能优化匹配和结构优化设计。数字设计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数字设计手段和数字设计过程控制。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和基础CFD基于数字设计的基本手段是分析性能优化匹配技术V&V概念的分析过程是数字设计的灵魂。


公司全程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新型高功率柴油机的开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数据和试验数据;公司基于数字设计和数字控制方法的研究V&V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方法和规范的理念“经验设计”到“预测设计”转型;在数字优化匹配设计的基础上,借助电子控制技术成果,全面掌握柴油机数字管理技术,形成基础V开发模式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能力。


2.5.2 光学测试中心


我国发动机燃烧领域基础研究薄弱,理论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燃烧概念和模型创造。在发动机研究中,为了获得具有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必须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加深对发动机缸内现象的理解和理解,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个工作过程的实时观察和诊断。光学可视化技术具有不干扰被测对象、测试精度高、时间响应快、结果直观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激光和激光CCD以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光学的发展,可视化技术已成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重要手段。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系统地开展缸内可视化研究,逐步发展为以激光测试技术为代表的二维激光片光诊断。近年来,我国缸内可视化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测试装置和激光测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先进的光学测试实验中心应配备燃烧器、燃烧弹、快速压缩机、光学发动机和内窥镜单缸机。


公司于2013年开始致力于光学测试系统的研发,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产学研”合作共同完成了多项技术研究。公司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光学测试系统应用型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完全掌握光学测试系统的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光学测试系统,包括整体光学测试产品、实验室集成和建设,并提供与光学测试相关的所有技术培训。


国内很少有制造商能够承担光学测试中心的建设。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完整的方案和建议,包括整个实验室的集成和建设,并提供与光学测试相关的所有技术培训等服务。公司基于丰富的光学测试经验,与国内重要汽车、发动机企业、大学、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多种光学测试系统,在中国绝对领先。


随着我国光学测试系统的逐步重视,2015年光学测试产品产值200万,2016年光学测试产品产值700万,预计2017年产值1000万。


2.6 项目产品营销策略


2.6.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强大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整合产品预售、销售、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亲密、优质的服务;确保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回答商品问题,户购买无忧无虑的标准。


3、销售人员推广:公司将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安排下,选择充分了解产品、熟练经营、专业扎实、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团队,有效推广公司产品,使公司产品逐步深入公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广:公司将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认可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其渠道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快速被公众认可。


5、网络营销:公司将采用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营销网站,向消费者展示公司开发、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结合网络营销和实体销售,为客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6.2 推广措施


1、建立高标准企业、高标准管理企业、高标准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达到国家优秀企业标准。


2、设立专项营销资金,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做好宣传服务,维护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议、传册、网络宣传等方式开发新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打造自己的品牌。


3.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市场。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持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保持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5、探索和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法,引导客户在各种情况下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训全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大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营销人才。


​​略……

                       

上一篇 : 酒店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