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石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01-12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政策背景


富县实施生物资源开发是县党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实施绿色经济省建设的要求,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高度结合重大选择,是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发展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也是县党委、县政府对县情况和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结论。石斛产业的发展是充分发挥多气候带、多物种生存的比较优势,以生物资源开发为目的,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改造和完善生物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新兴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富县生物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产业支持。


2.1.2医用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兰科珍稀植物石斛—石斛是最好的中药,既可以作为药用,也可以作为医疗保健产品。除了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它自很久以前就被用作高级汤。


石斛被列为传统古典中药书籍中的药材“上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有版本记载,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草本植物,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喉明目、延年益寿的功效。石斛加工的枫斗一直是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的高级保喉良药。道教经典《道臧》曾将石斛、天山雪莲、三人参、首乌、花甲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国“九大仙草”,石斛排名第一,民间称之为“救命仙草”,东汉末年(公元)成书25-220年)《神农木草经》记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瀛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补充本草纲目:“治疗发热自汗,痛疽排脓内寒”,《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称“养胃阴,除虚热”,用作“健胃强壮药”。多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大,人工过度挖掘,石斛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稀缺,濒临灭绝。


早在1987年,我国就已将石斛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之中,并受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理》的保护,1991年我国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了濒危植物398种,其中也有铁皮石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亦有铁皮石斛。另外,铁皮石斛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本公约于1975年7月1日生效,中国政府于1988年7月7日交存接受书)受保护,禁止国际野生石斛贸易。


目前石斛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由优质石斛加工而成“枫斗”,目前,市场价格超过1万元。由于野生石斛非常罕见,依靠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石斛人工种植,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石斛的需求,而且能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野生资源。因此,人工种植石斛不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且对保护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计划开展石斛幼苗的人工高效繁殖和栽培研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开发石斛幼苗人工高效繁殖技术体系和适合区域大规模生产的石斛种植技术,示范推广,不仅可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收入。


2.2项目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方向,符合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示范和推动当地药用石斛的标准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辐射驱动能力强,能促进当地人民显著提高效率,尽快推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帮助当地稳定团结。它是一个保护供应、增加潜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增长的行业。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十分必要。


2.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纲要》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了步伐GAP(中草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同)进程于2003年在全国认证GAP企业;按照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年)~2015年),南药、热带作物等园艺产品养殖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符合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石斛产业发展被列为重要项目之一。石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指导。


2.2.项目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


抓住国家实施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实施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战略、实施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医药现代化产业的机遇,是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和大规模种植,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医药资源到中医药经济,逐步建设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中医药种植基地、初始加工基地和中医药贸易配送中心,石斛产业是重要项目的发展,项目建设是推动石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根据药用石斛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药用石斛种植的实际情况,具有适宜药用石斛生长的优势资源,是种植石斛最理想的地区之一,项目符合符合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2.2.三是促进特色系列产品建设的需要


铁皮石斛是政府决定重点开发的特色系列药材之一。药用石斛产业是项目区的一个新兴制药产业,但良种繁殖和标准化种植滞后,产业发展缓慢,优势资源有待开发,产业发展前景乐观。本项目的实施以现有的药用石斛种植基地、资源和市场为导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持、高效示范”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要求“高产、高质量、高效、生态、安全、低消耗”目标是建设铁皮石斛标准化种植基地。


以此作为施工符合GAP铁皮石斛实验示范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促进中药特色系列产品开发,促进中药产业化。


2.2.四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以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为基础,以资源为基础,建设符合中的建设GAP铁皮石斛基地要求大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培育和建立中药特色产业化;有利于示范和推动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铁皮石斛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充分利用项目区和项目点的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建设石斛生产基地,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示范推动当地农民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良好品种的辐射和传播,提高农业效率。


2.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项目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托企业大规模发展石斛,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资本、技术、信息有机结合,符合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现代市场生产无污染、优质石斛产品的需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活力。


2.2.六项目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产业保障需要


石斛资源分布区大多是贫困地区,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真正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轨道。石斛作为一种独特的高经济价值植物,在市场繁荣、价格上涨的前提下发展,将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扶贫致富小康社会目标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和经济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是六安市发展农业经济、完善中药种植深加工体系、加快高科技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我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3.1.石斛产业规模、布局及发展模式


石斛产业从无到有只有20年左右,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十一五”石斛末期种植面积约267公顷(其中约50公顷)%年产新鲜条约100万公斤,其中浙江占60%%以上。


现有石斛栽培地区也从浙江、云南扩展到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江苏、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市。员工40万人,产值50亿元。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分析来看,石斛产业集中在浙江和云南,两地发展模式不同:


浙江以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为主,集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共有19家企业,其中杭州天目山药业有限公司是石斛产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2000年,天目药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医学科学院合作,建立了组培和温室栽培基地,开展幼苗组培和温室种植研究。大力推进标准化栽培技术和中草药GAP基地管理制定并发布了天目山铁皮石斛产地环境、种苗、生产技术规范、安全质量要求等相关标准。


从浙江石斛产业布局来看,浙江乐清仍乐清仍然是石斛产品的重要配送中心和栽培生产中心。天台、临安、武义、建德、金华、龙泉、清远等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栽培密集型程度较高。浙江石斛产业模式与云南明显不同,主要以加工企业建立人工栽培基地的形式组织生产和销售。浙江天皇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民康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天目制药有限公司、燕吹雪铁皮石斛有限公司等石斛企业都建立了栽培基地,确保产品质量,各企业都开发了独立品牌的产品。另一类是以石斛新鲜产品销售为主的企业,如杭州天厨小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建德建立生产基地,生产石斛树枝,开发新鲜包装技术,建立销售网络,推动农民与农业合作组织形成建德石斛新鲜产品生产基地。


3.1.石斛产品市场分析


1、药材及保健品


目前,石斛销售市场主要在浙江,其次是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大多数地区的石斛销售,包括主要产区云南,尚未形成市场。通过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石斛产品的研究,以石斛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销售新鲜(新鲜条);二是将石斛茎制成干产品,即枫斗;三是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胶囊(丸)、口服液、浸渍膏三种,包括纯石斛茎粉,但更多的是加工人参、糖、维生素、灵芝等复合保健产品。


(1)鲜条


种植农民和集散市场主要集中在各个产地,也是中间商的主要原料来源。


(2)枫斗


铁皮枫斗集中在集散市场和著名的医药店销售,石斛属20多种药用枫斗产品的外观往往难以区分,但价格差异很大; 同一铁皮石斛,不同产地的产品价格差异较大,浙江乐清、浙江武义等地栽培的产品一般高于云南。


(3)精加工药品和保健品


深加工成品以超市、著名医药店为主,统计不完整。国内以石斛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年需求石斛总量为1.5万吨,其中仅江苏和浙江的上市药业就需要8000多吨 ,市场需求巨大。其中,铁皮石斛精加工原料多为生产企业自行人工栽培或指定生产基地生产,质量信誉较高。但由于铁皮石斛产地和品种之间的质量差异,不同生产企业对深加工产品的投料数量和成分的差异导致了保健效果和销售价格的差异。产品包括南京金陵制药集团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生产的孕妇清火片等。


2、鲜花产品


石斛等花卉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受欢迎,因其气质坚强、祥和可亲“父亲节”特殊的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世界上许多国家种植广泛,尤其是东南亚。其中,泰国产量最大,消费市场主要在日本、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到2005年,国际兰花品种登记机构共有9446个杂交品种。中国种植和大规模生产观赏石斛较晚,质量和类型落后于蝴蝶兰,但市场空间巨大。


3.1.3.目标市场分析


石斛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保健产品原料和观赏植物,应用广泛,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铁皮石斛自古以来作为高档药用生态产品消费,铁皮石斛主要销售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的高收入人群,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前景。石斛除药用外,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主要销往日本、欧洲、美国的发达国家,在盆花生产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石斛产品作为新世纪食品、药品、保健产品的主导趋势,市场前景越来越乐观。因此,项目产品将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石斛产业特点分析


1、石斛产业已经过了发展的初期,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和指导产业的发展,并已成为一个关键的指导产业。目前,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但尚未出现知名品牌产品和能在技术和市场上有所突破,未来五年将有很大的利润率和发展空间。


2.石斛产业属于高科技支撑产业。从产业链来看,育苗(科研机构 有育苗能力的企业)→种植(基地 农民)→初加工(基地 农民)→深加工(制药企业、医疗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培训工厂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解决大量育苗问题,确保每年数亿株幼苗的需求; 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综合栽培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从野生到家庭栽培的技术瓶颈;根据中医原则,通过各种珍贵药材的复合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高科技提取技术,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和新产品,产业链专利和培育技术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目前,石斛幼苗的组织培育和工厂生产不仅是技术,而且需要高投资和管理;石斛种植技术强,温室设施建设投资高,除土地成本外,每亩集约化栽培石斛投资5—6万元;在成品加工领域,需要现代高科技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技术,设备技术投资高,高投资风险高。因此,石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型农业合作组织和骨干龙头企业的直接组织和参与。


4、种植是铁皮石斛产业的基础,成品加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营销确保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浙江石斛产业发展与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分析可以发现,浙江铁皮石斛近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栽培、加工与营销的有机结合,产业链的各环节联动。相反,云南省未能实现产业联动,从而制约了铁皮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


3.三是中药产业


3.3.1.种植中草药


有300多种常用的正宗药材。如亳州白芍、铜陵牡丹皮、宣城木瓜、涉县贡菊花、岳西茯苓、石斛等。板蓝根、桔梗、白芍、牡丹皮、丹参、葛根、白术、半夏、前胡、太子参、山茱萸、柴胡、南沙参、明党参、苍术、栀子、茵陈、百部、白鲜皮、金钱草、夏枯草、益母草、柏子仁、断血流等。


中草药种植面积170多万亩,遍布全省其中亳州种植面积6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桥城区和涡阳县。白芍、白术、牡丹、桔梗、白芷、薄荷、菊花等品种较多。


阜阳市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值超过4亿元宗品种有桔梗、板蓝根、薄荷、白术、穿心莲等。


滁州市种植面积约19万亩,产值约4万亩.8 亿元。其中,甜叶菊种植面积约18 万亩,产值4.3 亿元;滁菊种植面积约8500 亩,产值2200 万元;银杏种植面积约6000亩,产值60 万元;其他类别约1000 亩,产值130 万元。


六安市种植面积近20万亩,主要集中在金寨、两县。石斛、皖贝母、断血流、茯苓、天麻、灵芝、银杏、西洋参等。;舒城县大规模种植品种有柴胡、苍术、茯苓、白术、半夏等。


安庆市种植面积14000多亩,大宗房地产药材200多种,其中茯苓、瓜粉、葛根、夏枯草、活血藤、香附子、虎杖、茯苓、瓜粉、瓜粉、瓜粉、瓜粉等800多吨。500多吨品种有桔梗、南山楂、金樱子、野菊花、白茅根、断血流、石菖蒲等。


池州种植面积约10万亩,主要品种有山茱萸、杜仲、丹皮、桔梗、白术、绞股蓝等。


宣城市种植面积约10万亩,主要包括宣木瓜15000 亩、太子参18000 亩、宁前胡8000 亩、灵芝1200 亩、瓜粉2000亩、杜仲3000 亩、白术2000 亩、乌梅2000 亩、元胡5000亩、银杏5000 亩、皖北1000 亩。


黄山市种植面积9.4 1万亩,一定规模的品种有贡菊花、杜仲、山茱萸、金银花、垂盆草、枇杷叶、绿梅花、灵芝、银杏等,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4.7 亿元。


芜湖市种植面积8000多亩,市辖三县中草药种植户约8000户,大型种植户10多户。大规模种植品种主要有丹皮、柳絮、珍珠、杜仲、菊花、山茱萸、白芍、射干、玄胡、太子参等。


巢湖市无为,和县两县共有约1万亩河蚌珍珠养殖。


铜陵市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主要品种为牡丹,还有白芍、桔梗、白术、杜仲、桔壳等传统种植品种。


淮北中草药养殖面积1300多亩,种植蟾蜍、板蓝根、半夏等品种。


3.3.2.中草药生产基地


目前,皖北已形成以亳州、阜阳为重点的中药种植生产区,以六安、安庆为重点的皖西大别山特色中药生产区,以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为重点的皖南山区中药生产区。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一批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由地方政府支持的生产区形成的大型种植基地。


如亳州亳州芍药、亳州菊花、亳州花粉、亳桑、板蓝根、桔梗等生产基地;阜阳市太和县以李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桔梗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三大桔梗生产基地之首,常年种植桔梗10万亩(其中李兴镇5万亩),年产量2.8 万吨,年产值约3 亿元;以阮桥镇为中心板兰根基地,年产量1600 吨,年产值600 万元;黄山贡菊基地种植面积5.7 万亩,其中100亩以上,26 100亩以上;宣城太子参基地种植面积1.8 万亩;池州市石台县七井乡有山茱萸、丹皮基地,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铜陵凤丹基地,种植面积0.5 万亩;六安石斛基地,种植面积3.5 万平米。


2、通过GAP 认证或良好的农业标准认证生产基地。


如阜阳市太和县阮桥镇板兰根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 基地认证;这个县“李兴”、“鹏宇”牌桔梗也通过无污染农产品认证;亳州白芷、牡丹皮、菊花、夏枯球、板蓝根、丹参、玄参、天花粉、白术、桔梗、白芍、知母等.4000亩基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或成为标准示范基地;本市千草药品种4 ,亳州广药10 品种通过良好的农业标准认证;金寨被授予国家灵芝之乡称号并通过认证;黄山贡菊、铜陵牡丹、石斛获得原地理标识产品证书。


3.4.制约中草药产业


3.4.1体制不顺


我省中药产业化没有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和协调机构,多个部门参与管理,分别从自身部门的管理职能出发,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这种长期管理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虽然省政府已确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省中药产业化的领导单位,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尚不清楚,尚未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此外,一些城市的中药产业化领导单位不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难以匹配。


3.4.2风险难控


中药市场需求变化大,价格波动大,药农盲目种植,风险大,种植规模越大,风险越大,药农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预测需求的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的保险机制,严重影响了药农种植的积累。


3.4.3引导不力


部分地区组织薄弱,缺乏指导。中草药种植基本上是药农的自发行为,工业化成果不明显。我省中草药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安徽北部,其他地区,特别是安徽南部野生药品资源丰富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药品农民收入的指导和拉动作用小。


3.4.4培训不够


许多地区缺乏中药技术人才、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大多数药品农民不掌握良好种植、标准化种植、产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也不重视中药资源的保护。


3.4.5规模不大


除少数品种外,我省中草药种植(育种)总体规模较小,加工水平较低,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大多数中草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中草药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3.石斛产业基本现状


“石斛”是我县独有的珍稀珍贵中草药,具有原产地理保护标志“中华仙草”最重要的是,医疗保健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一稀有物种,进一步加快石斛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县政府于2009年10月发布了《关于加快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意见》(霍正)〔2009〕133)《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达6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新建或引进石斛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


3.5.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10月以来,县党委、县政府成立了石斛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了石斛产业发展计划,颁发了一系列奖励支持政策在三年内兑现了8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石斛产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此外,石斛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石斛产业发展迅速。到2011年底,我县石斛种植102户,比2009年增加67户,种植面积35户.63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29万平方米.9万平方米;三年来,多渠道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基地建设、集团育苗和产品开发;石斛加工企业19家,2011年石斛产值超过1亿元。


3.5.2.栽培区不断扩大


是石斛的产地,是我县石斛的主要产区。石斛产业已成为该乡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石斛种植户58户,占全县一半以上,种植面积32户.一万平方米,占全县90平方米.1%。在石斛主产区发展的同时,全县石斛栽培区域也在扩大,2008年,我县石斛栽培乡镇仅有太平畈和大化坪2个乡镇,2009年扩大到黑石渡和下符桥镇,2010年以后,又增加衡山镇、与儿街、东西溪、诸佛庵、磨子潭、落儿岭、上土市和县经济开发区,现已达12个乡镇(开发区)。


3.5.3产业基地发展加快


在石斛产业发展中,各地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吸引投资,以基地建设带动石斛产业发展。基地面积从2008年的3万平方米发展到2011年的近16万平方米。目前,大型石斛产业基地已初见规模。【长冲中草药公司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长冲中草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是最大的石斛基地。米斛产量占全县2/3,占地260亩。目前已建成32个标准化栽培温室,其中米斛温室14个,铜皮石斛温室16个,铁皮石斛温室2个。公司计划新投资5000万元,建设栽培基地和组培室,在太平村转让300亩土地,建设以米斛为主的石斛高科技产业园。【王家店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康顺名贵中草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占地1300万亩,总投资1300万亩。【药王谷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圣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拥有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标准化组培室,每年可生产6000万至1亿株石斛试管苗。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五年实施,建设原生态栽培基地1000亩,2011年完成50亩米斛基地土地平整,标准化石斛温室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500亩仿原生态林地种植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石斛天然科技园】位于何家坊村,由石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开发农业科技工贸一体化项目,项目建设时间为5年,2011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用于土地流通、沟渠配套、加工厂建设,今年5月底完成标准化温室建设,8月组培苗综合植入,组培室和石斛综合产业园将依托何家坊市场开发和大别山中药市场建设。主要分布在桃李河、东溪、余家凡村,种植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320万元,其中桃李河石斛基地于2011年开始种植,东溪、余家凡村石斛基地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建设;和儿街镇石斛基地,位于大沙山脊村,由我县顾本堂石斛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种植石斛40亩;黑石渡镇石斛基地,位于朱家凡村和白莲新村,由圣农石斛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规划建设1000亩,一期工程268亩土地已转让,土地开始平整,白莲新村基地由宝正石斛有限公司投资,新建温室基地36亩;县经济开发区石斛基地,主要是中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建成培训室和3亩苗木基地。


3.5.市场需求一路乐观


石斛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各种疾病的调节和康复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抗疲劳、延缓衰老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石斛产品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特点得到了认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健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沿海省份、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国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石斛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5.更注重品牌建设


在石斛产业发展中,我县注重公共产品开发和创建商标品牌,石斛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许多石斛开发公司获得石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许可证;2010年12月,我县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2010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石斛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我县石斛的主要商标品牌有:何云石(著名商标)、何石家族、五峰山、六万村、百草林、农百乐、新土地、药王谷、顾本堂、益寿堂、何府等。


以上情况表明,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加快石斛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县石斛产业整体发展迅速。一批石斛基地开工建设,石斛种植加工效益显著提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同时,石斛种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野生资源枯竭,引进种源混乱。多年来,受试管苗组培技术的限制,试管苗无法真正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虽然县内有三家组培企业,但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石斛产业缺乏相关标准,石斛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地、苗木、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生产经营监管体系尚未制定;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推动和产品的深度发展。石斛仍以粗加工枫斗为主;第四,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石斛产业科技含量高,县乡技术实力相对较弱,对群众栽培技术不够。第五,石斛在市场开发和管理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石斛”旗帜损害了石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真正利益。


3.6.加快石斛产业发展建议


到2015年和2020年,我县要实现石斛栽培面积60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发展目标,持14平方米%和12%年均增长率。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模式为动力,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加快石斛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把石斛产业培育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3.6.编制年度计划,有序发展


根据《石斛产业发展规划》(2010),按照统筹兼顾、布局合理、因地制宜、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2015年),编制年度发展计划,注重规划的实施。在发展布局上,重点关注具有一定种植经验、基础和良好经济条件的农民和企业,发挥大型示范驱动作用;在发展模式上,大规模种植与零星种植相结合,根据当地情况选择种植品种;在发展方向上,抢救保护珍稀石斛物种,建立野生石斛保护区,大力发展铜铁皮,适当引进其他品种进行试验。


3.6.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发展


鼓励农民投资发展石斛生产,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快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积极协调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石斛小额贷款业务,帮助农民解决财务困难;逐年增加石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基地建设、深加工、市场发展、品牌培育;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吸引石斛产业投资,鼓励和吸收县外资金投资石斛生产,努力建设政府资金指导、企业投资、农民投资和社会融资,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3.6.三是加强科研攻关,科学发展


石斛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人才队伍和科技研发。加强石斛产业人才培训,根据石斛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培养石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开发、管理、工业技术人员,鼓励石斛种植企业参与人才培训,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培训,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环境,建设适当规模、优质、合理结构的人才队伍;加强科技研发推广,鼓励大型石斛种植者和加工企业加强石斛产业科技研发,优先支持石斛培训室建设,大力推进石斛培训技术。取得相关专利和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按照县政府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资助,有关部门优先申报项目。


3.6.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发展


重点推广全县石斛地理保护标志,实施标准化生产、大规模经营,扩大基地规模;建立合作组织,规范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以发展基础良好的大型种植者为骨干,采用专业组织 农民模式,在幼苗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加工销售、检验验收等环节建立协调约束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石斛生产规模扩大,实施政府推广和协会领导,鼓励全县石斛资源整合,重点支持培育大型、潜在的石斛生产龙头企业;建设以石斛为特色的中药市场,发挥市场纽带作用。


3.6.保护品牌形象,促进发展


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实施产品标识、原产地保护和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制度。工商、质量检验等部门应加强对石斛品牌原产地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石斛的市场声誉;石斛产业协会应积极建设和尽快开放“中国石斛之乡”网站,编制宣传册,结合旅游和投资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石斛在石斛中的最佳地位,扩大石斛的知名度,提高石斛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略……

                       

医院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