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新型农贸综合商业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01-12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政策发展背景


1.产业政策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而且必须加快解决各种问题。一方面,加快弥补农业和农村地区的不足已成为全党的共识“三农”新形势聚集了强大的驱动力;加快新城镇化,为促进农业和城乡带来持续的牵引力;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农业和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驱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正在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全面开展农村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加快城乡差距缩小,确保全面富裕,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加强和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对农村漠不关心,在理解的高度、关注和投资的强度上保持良好的势头,并始终“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加强农业、造福农民、造福农民、造福农民的政策,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形势。


随着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流通已成为人们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意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和现代物流做出了积极指示。


文件中明确指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大型食品理念,全面、多方位地开发食品资源,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食品消费需求。在保证谷物基本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符合资源禀赋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民在流通中增加收入。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区预冷工程。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从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宏观角度来看,农产品仓储、流通、交易将面临新的转型发展机遇。因此,本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2.产业发展背景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准备就绪。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起着更直接的驱动作用,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新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智能农业和智能设备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和焦点,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营养质量技术快速发展,引领自然、营养、健康食品消费趋势;合成生物技术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生活和产业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的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率,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应对国际竞争,特别是优化产品结构、优质结构、产业结构,对节约成本、高效、智能、绿色等农业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建立新的发展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十三五”在此期间,要立足国情农情,把握国际趋势,把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加强公益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划要求


1)《国家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市场为重要补充,有形无形结合,线上线下融合,产地与销售匹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


重点加强国家、区域农产品产地、配送中心、销售中心的批发市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展览)中心和物流节点。加快农产品原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原产地配送中心、现场市场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区、配送中心、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鼓励节能设施设备的市场应用,加强废物回收处理、安全监测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推进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标准和技术,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运输、冷库等冷链设施,建立农产品生产品生产、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品生产市场。


2)《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实施农村淘宝“千乡万村”、农村京东“千县燎原”项目引导各类农业经营者与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各县(市、区)应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促进贸易、供销、邮政、电子商务的互联互通,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


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农业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在示范区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农产品加工、现代种植、种子产业、农业相关产业、农业电子商务等孵化基地,建设全省创新创业新高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促进建设“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沿线国家农业技术研究。


完善省际优势农产品联展联销平台,促进南北互销互利。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体系,以品牌塑造促进营销增值。完善原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和综合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加工、流通、消费对接,逐步形成现代农产品流通产业体系。


符合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是政府鼓励的重点产业项目。


2.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项目建设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我国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能够及时调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此过程中,作为农产品流通及销售主渠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准确信息,发挥重要的市场导向功能,有利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动及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业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通过完善其服务功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引导农产品合理有序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同时“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因此,通过极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应保障和价格形成核心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示范区乃至陕西省大型农产品综合商业市场的服务功能和公益功能,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项目建设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批发市场在“新常态”下一步,自身发展的弊端日益突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形式兴起、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搬迁等困难。


项目建设农产品及相关日用品、工具、生活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现代、信息、综合智能综合农贸交易场所,同时建立在线农贸交易中心平台,推动当地农产品、优秀特色突破区域限制,提高农民和商家收入,真正形成在线和离线O2O新的农贸综合交易平台,快速推进甚至陕西现代农贸体系建设,由于相关形式及其产业链可以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4.项目建设是帮助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均表明,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都是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对于农业人口数量众多、基数庞大的当前中国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没有农业产业现代化来作为重要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难以真正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市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资源、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化质量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从人口城市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可以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和新城市人口对农产品数量、类型和质量持续提高的要求。此外,农业产业现代化带来的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不仅可以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水平,形成更高、更多样化的城市工业产品的实际需求,为城市现代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6.项目实施需要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


国家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和科技农业,加快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优质农业、外向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探索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质量化、品牌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项目建设依托党的十九大关于农村振兴战略和绿色美丽中国建设的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区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帮助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精神要求“互联网 ”以一、二、三产业一体化为主线,完善和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工程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培育发展优势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


7.需要扩大就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其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项目建设可以直接间接提供480个新工作,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技术中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3.1 中国现代农业分析


3.1.1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特定的东西,它是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来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要素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学;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设备、现代科技和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商业化农业。


(2)现代农业是为了保证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以现代技术和设备为支撑,在家庭管理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的综合作用下,农业、工贸、生产、销售、多元化产业形式和多功能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数据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农业发展史上,根据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点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械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机械操作基本上取代了人畜力量操作。


3.1.现代农业在主要国家的发展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年人均粮食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年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10个%贡献400个大农场,40个%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和限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很高,许多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水稻、豆类、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质量高;日本食品水产品大量出口,上市公司市值占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土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的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到70%,世界第一;出口占全球市场9%,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名副其实“花卉王国”;世界上最好的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差,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人%,但依靠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口到欧美市场“欧洲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都很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是一外向型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3.1.3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粮食种植面积分析


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130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约31万公顷(合约472万亩)。


图3-1:2011-2017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统计


2)粮食产量分析


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再次收获,总产量61625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19万吨(104亿斤)。尽管2016年粮食生产停止“十二连”但仍是历史第二高产量,连续四年站在1位.平台2万亿斤,成绩很好。


图3-2:2011-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统计


3.农业总产值


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1.21万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林业总产值4631万亿元.牧业总产值6亿元,3亿元.渔业总产值17万亿元.16万亿元。


图3-3:2011-201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统计


3.1.4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问题


“十三五”在此期间,农业现代化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日益突出。优质、多样化、专用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差距进一步扩大,玉米产量增加超过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难以确保总供应与结构平衡。


在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的问题日益突出“三废”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扩散到农业和农村地区,农田数量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投入过度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增加,迫切需要促进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继续上升,国内外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倒置,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加,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中国农业大但不强、多但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经济发展放缓和电力转型的背景下,农民继续增加收入的难度日益突出。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相对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缩小,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增长放缓,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确保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3.1.5 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


1.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以数字、网络、智能为特征的信息浪潮正在蓬勃发展,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强大的势能。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力量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部署,农业和农村地区处于重要地位,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网络经济空间不断扩大,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的普及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经济潜力巨大,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加快了与农业和农村的渗透整合。农业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断加快,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


2.政策发展前景


农业和农村村事务部网站报道,今天,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设2018年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和财政部决定在2018年继续建设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


根据通知,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申请数量根据省(区、市)2016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确定。总产值6000亿元以上、6000亿元以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申请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超报不予受理。计划单列市场名额计入省指标,由省统筹安排申报。


3.2 我国“互联网 ”分析现代农业发展


3.2.1 “互联网 ”农业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我国“互联网 ”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大型平台供应商积极下沉,以邮政、供销为代表的传统城乡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以新鲜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专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商业模式,上下双向流通,形成多主体良好互动的发展模式。


加快线下渠道布局和物流网络建设,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受村民教育文化水平和快递物流可达性的限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线下服务体系为支撑。现阶段,通过实施“农村战略”,电子商务平台初步建立了集在线平台、县农村三级服务团队、仓储物流网络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3.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动农民增收,正成为扶贫的新渠道


过去,在城乡分割发展阶段,农产品进城高度依赖于有限的批销渠道,分散的小农与大市场对接“卖难”或“卖不上价”,农民只获得有限的生产收入。


互联网交易形成的大数据为包容性金融服务提供了风险控制基础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大数据产生的快速信用评估,缓解了小微金融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困难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包容性金融管理成本。


3.2.2 突出瓶颈和问题


1.协调不足,整合不足,推进“互联网 ”需要建立农业政策体系


“互联网 ”涉及农业的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农业部主要关注农村信息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商务部主要从流通再造的角度考虑“互联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主要关注相关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支持。


2.配送成本高,触网率极低。“互联网 ”农业的基本环境有待改善


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仍有近4万个行政村不通宽带,农村宽带入户比例仅为17.67%,不到城市宽带入户比例的三分之一。农村网民占中国网民的26%.9%,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比城镇地区低35.6%。


3.流通设施不配套,标准不完善。“互联网 ”农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准化产品,不易储存,对流通设施要求高。以冷链物流为例,我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仅为5%、15%和23%,冷链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远低于发达国家(90)%左右)。


4.类别单一,领域狭窄,“互联网 ”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有待挖掘


当前,“互联网 ”农业发展良好的一般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物流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类别方面,农产品主要是相对容易储存、高标准化的零食、坚果和特色产品。单一产品销量最高的前三类是枣、茶和干货。


3.2.3 2018年发展新方向


1、强化“互联网 ”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


一是要把“互联网 ”结合加快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将“互联网 ”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和农产品生产的整个产业链,通过综合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材料供应和销售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内容。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宽带进村到组入户,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络覆盖农村,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数字鸿沟”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应在规定期限内实现硬件基础“村村通宽带”和通信网络升级改造;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通过基站用电定向补贴“提速降费”,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县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流量,支持参与电子商务培训的人员,并根据农民的实际在线交易额给予在线补贴,为大多数农民提供“买得起,用得清楚,用得放心”互联网连接。


3、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促进物流资源整合,一是加强县级物流资源整合,鼓励县政府结合当地市场和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做好县、农村三级物流仓储规划,科学布局当地物流配送“最后五公里”;


二是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社与平台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激活和利用现有的仓储配送渠道资源;


三是建立县级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各类快递订单,深入挖掘配送网络的规模效应,实现村到群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尽快制定和发布农产品在线交易分类标准,方便农民使用、市场认可和管理,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类、采后处理、包装配送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在线销售的质量和质量,引导生产者改进生产和产后销售管理。


5.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力资本支持


一是整合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和应用,开展专题化、系统化“互联网 ”应用培训。


二是要统筹利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选培训体系,鼓励大学生村官成为“互联网 ”农业政策的宣传者、积极的实践者和带动农民入网的领导者。


三是依托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平台电子商务和地方网络商务积极参与农民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通过政府采购教授“互联网 ”知识与实践技术。


3.3 我国农产品批发流通产业发展分析


3.3.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农产品物流总额增加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难以适应当前的消费者需求,以及零售业快速进步造成的交易量转移,转型升级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商务部在国家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初步建立原产地配送中心和田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零售市场、高效标准化的电子商务等新市场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该计划强调,它应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


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4400个,其中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市场1671个,全国各类农贸市场2个.7万;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4.同比增长8万亿元.8%,交易量达8.5亿吨,同比增长5亿吨.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逐年增加,2017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7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占总物流总额的比例一直在下降,2017年已降至1.46%。


3.3.2 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加工和配送,通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储存、加工和保存成本、流通中介成本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新鲜产品和果蔬产品约占60%%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由于运输包装不统一等物流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流通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此外,一些出口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标准问题,经常遇到贸易技术障碍,甚至被禁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3.3.3 产业发展前景


在全球农产品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宽松格局和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联动加深,国际汇率变化、贸易政策调整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叠加,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将更加复杂。


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进入爬坡升级的新阶段,传统落后的竞争对手交易模式正受到各种先进交易模式的挑战。数据显示,2000年8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批发交易中的市场份额%2016年以上下降至66.9%,2012年,这一比例仍保持在75%左右。农产品批发市场份额的下降直接关系到近年来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直供等渠道的分流。


虽然随着京东、天猫等主要互联网平台抢占新鲜市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先天优势不断减弱,但电子商务和批发市场各有优势,前者在商业流动、信息流动、资本流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后者在物流、体验和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只要两者相互整合,互补优势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业内普遍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应积极整合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大数据系统,为下游市场提供更专业、更完善的服务。2017年,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是一种表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在线生产大数据,大数据在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准确营销、食品可追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端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市场的总供应和需求。有了大数据平台,农产品流通市场有望发展前景。预计到2023年,农产品流通市场空间将接近5万亿元。


3.4 项目发展战略


3.4.1 经营理念


本着“企业投资、政府支持、招商引资、共建市场”建立原则“信息 市场 领先农民”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集约化经营和高效流通,创造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创造示范区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形象,体现多元化、系列化、个性化、品牌点,实现大规模、现代销售,创造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创造市场繁荣。


3.4.2 发展战略


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完善体系”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系统、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商品检测检测手段,强化商务和综合服务功能,力争建成后实现“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功能齐全,机制新”的总体发展目标,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实现贫困农户脱贫、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略……

                       

物业管理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