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电动车制造及物流配送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十二五”在此期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际方面。“十二五”这一时期正处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首先,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的布局,抓住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更大压力。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上升,新的全球经济规则正在酝酿之中。贸易保护主义已从货物贸易扩散到知识产权、汇率等领域;以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为名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发达国家兴起;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贸易摩擦也已经开始,国际贸易环境将趋于严峻。第三,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进一步国际化。一方面,随之而来“低碳环保”低碳旅游和休闲健身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自行车仍将是最受欢迎的短途交通、休闲和健身工具,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在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产品的环境保护要求也将更加严格,不仅进一步限制各种有害物质的使用,而且可能提高清洁生产过程的要求,可能增加各种环境障碍。


国内方面。首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将继续深化,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全依赖低成本发展模式将被淘汰。由于原辅材料价格符合国际标准,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人民币升值、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特别是经营利润进一步向产业链高端流动的趋势,企业竞争的焦点将从单一的价格战、品牌战、渠道战转向综合资源配置能力。第三,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十二五”在此期间,中国的城市化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将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电动自行车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以满足绿色旅游、休闲健身、老龄化、中长途交通等多层次需求。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中国自行车行业要求“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


中国自行车行业“十二五”该计划议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调整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上层次(提高产品等级、管理水平、研发水平),打造品牌。努力提高有效供应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广泛发展模式,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提高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从数量到质量效益,促进产业发展,为中国从自行车大国到强国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增加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中高端自行车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电动自行车的出口比例,显著提高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价水平。适应国内多元化消费水平,整合不同使用范围自行车的优势和特点,丰富产品功能,积极开发交通、健身、娱乐等多元化自行车产品,满足低碳健康生活对产品舒适、娱乐、轻、安全的综合要求。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市场、满足农民需求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稳定国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市场。


本项目拟建设100万辆两轮、三轮、四轮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和电动汽车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国内多元化消费水平,整合不同使用范围的优势和特点,丰富产品功能,积极开发交通、健身、娱乐等多元化电动汽车产品。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中国自行车行业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


2.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好,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环保呼声日益上升,电动自行车作为适合短途个人交通工具,零排放、低噪音、方便、经济优势和摩托车、自行车等两轮交通替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已有2200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2013年产销2528万辆,社会所有权已超过1家.81亿辆,出口持续增长。自2003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独立知识产权和1000多亿元产业规模的新兴产业。因此,中国已发展成为电动自行车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11年底超过50个%。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很可能会达到每年1%以上速度增长。城市化与非城市化最大的区别是城市和公民或农村和农民。人口的结构和位置分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结构也必然不同。经验表明,虽然农村人口也需要电动自行车,但其需求量和结构与城市人口仍有很大差异。城市化将为电动自行车和产品技术升级提供更大的需求范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它也将为电动自行车产量的翻倍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


随着电动自行车品牌化价值的显现,电动自行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销售形势将会趋好。加之电动自行车技术规范和行业规范的不断完善、发展,行业配套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监管的完善、加强,同时对电池回收等相关配套问题的解决,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飞跃阶段。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产业发展概况


二十一世纪,可谓“时代呼唤绿色环保”在这个时代,人们不仅要注重节能,还要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绿色环境保护,以实现社会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资源相对较差,燃废气的排放污染是未来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变得越来越迫切。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要,因为电动自行车环保、低能耗,是绿色环保、净化空气污染的最佳交通工具。


自1992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发和生产了自行车相关的电动汽车产品,特别是自1995年清华大学开发的第一辆轻型电动汽车诞生以来,它已经发展到各种各样的行业。匆忙的时间也催生了一个行业的传奇。电动自行车行业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记录了工业增长的神话,也记录了从零开始、从精细到精细,然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整个过程。从第一个个人专利制造到第一个被公安部门正式认证并允许生产的电动汽车,这个属于中国的新产业已经向前迈进。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它已经实现了世界所钦佩的产业规模。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启动期(1999-2001年),萌芽期(2002年)-成长期(2006),2005年-2008年),发展期(2009年)-2012年),分化期(2012年)-未来),各个阶段因为不同的时代特色和行业环境,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态势。


启动期:1999-2001年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如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等。自1995年第一辆轻型电动汽车问世以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好几年了“形成意识”。1999年-2001年,电动自行车“早期实验生产阶段”开始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和经验的积累,电动自行车行业如睡眠机器,逐渐开始。现阶段,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电动汽车四部分)等关键部件技术不完善,现阶段主要是探索和研究电动汽车四部分等关键技术。在研究和生产方面,主要是生产企业自发收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研究、小批量试生产和投放市场,为轻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做好产品、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准备。这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并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从技术角度来看,早期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只能行驶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电机最大输出扭矩只有14-18N.M,爬坡能力差,易磨损,电机也有刷无齿电机。


萌芽期:2002-2005年


经过“启动期”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洗礼开始逐渐萌芽。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电动自行车“生产规模化阶段的初出现”,由于在此期间有几个机会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初级阶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迎来了春天,但也使行业的发展“初现规模化”。在这些机遇中,最有价值的是在各个城市实施“禁摩令”和2003年度的“非典”。现阶段,随着关键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动自行车整车性能大大提高,加上全国城市规模大“禁摩”在政策推广下,轻型电动汽车作为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替代品,以其快速、方便、环保、廉价的优势迅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但也刺激了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特别是在2003年“SARS”突发事件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对电动交通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此前,研发生产企业迅速崛起,一些新企业也开始进入。他们对电动自行车的投资不断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此外,在此期间迅速崛起的企业都在大规模经营,这些老一辈的研发生产企业已经落后。以新日、绿源、千鹤、大陆鸽子、英克莱等品牌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经形成,根据南北差异,以江苏无锡、浙江、天津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聚地也已形成“长三角”电动自行车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亮点“三足鼎立”(指工业基地)竞争格局。


成长期:2006-2008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动自行车的超速发展阶段,行业俗称“井喷期”。在此期间,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增加,大大刺激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传播,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电池寿命和容量%,电机由单刷无齿电机发展为以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5倍,效率提高近30倍%,爬坡和承载能力提高约3.5倍。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大幅下降,价格功率下降到原来的21%;在控制器系统和充电系统方面,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电动汽车专用铅酸电池技术突破领先国际,形成了以天能、超威为主导的浙江长兴板块、以康丽恩、双登为代表的江苏板块和以瑞达为代表的广东板块三大电池产业集群。此外,电池还从单一的铅酸电池演变为多种高性能电池,锂电池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特别是简单的模型。在电机方面,永磁无刷电机的发明显著加快了行业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电机性能的关键是强磁性材料的性能在各种永磁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最为优越。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和稀土产品制造大国。由于稀土强磁材料性能好、价格低、制造能力强,国际市场价格昂贵BLDC(无刷直流永磁电机)系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中国企业的广泛应用,因此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获得了独特的资源优势,整体产业规模也大幅增长。


发展期:2009-2012年


经过2007年的滞胀和紧缩,电动汽车行业的运营呈现出更加积极稳定的发展趋势。2009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内销量仅为1850万辆,但2010年总销量已超过23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辆%,2007年以后,市场销售首次上升,成功打破了销售滞胀的行业困境。2011年和2012年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稳定,同比略有下降,年产销规模保持约2000万辆高冲击。从社会所有权的角度来看,2010年电动汽车所有权超过1辆.在此基础上,4亿辆车继续保持高增长,电动汽车的社会普及率达到10%每百户电动车数量普及率达到76%,超过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水平,已成为国内市场容量最大的交通工具,成为真正的第一个交通工具。现阶段电动汽车行业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农村家电的积极驱动和稳步推进,以及电动汽车渠道下沉的加快,乡镇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大大增强,引爆了更大的消费空间;其次,新兴市场和空白区域的大力发展为电动汽车销量的提高开辟了新的局面;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产品的逐渐成熟和质量的稳定,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也带来了销售的上升和突破。


分化期:2012年-未来


2012年,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电动自行车行业疲软,整体生产销售规模继续下降,品牌集中度继续上升,品牌数量继续减少,一线品牌和少数强品牌表现突出,在产品建设、品牌沟通、渠道拓展、终端建设、销售强劲增长。其中,为了提高销售,由少数一线品牌发起“终端狂潮”它主导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节奏和重点。许多品牌无法跟惨淡的局面,一线品牌主张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主导行业发展的节奏和旋律。电动汽车行业在产品、品牌、渠道、营销等方面的细分和差异化进一步实施,成为主导未来行业发展的主题。未来,行业将更加关注产品核心价值的挖掘和产品核心概念的细化;品牌差异将从品牌特征和基调的建立进一步过渡到消费领域;渠道的核心价值将进一步反映,渠道模式的转变和重组将成为渠道发展的重点;营销将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工具,营销模式的变化将变得更加紧迫。2012年,产品创新方向逐步加强,与品牌发展紧密结合。除了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技术改进和功能卖点的挖掘外,产品研发还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自行车体验和使用体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线营地继续加强消费品牌领域的扩张,其他营地品牌积极寻求行业品牌营地崛起的空间和差距,品牌更加关注系统建设和系统支持,品牌力量逐步过渡到综合实力的整合时代。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继续朝着专业、精细、系统、综合的方向发展,并将在产品力量、品牌力量、渠道力量、营销力量、服务力量、终端力量等六大力量的全面改进和大力支持下,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行业分析


2.2.1 整体概况


1、行业整体运行平稳,2012年总体销量达到2100万辆,对比2011年略有下降


2012年行业仍处于高冲击期,整体产销规模达到2100万辆左右,同比略有下降,前几年社会保有量为1辆.在2亿辆的基础上增长到1.电动汽车社会普及率超过4亿辆,10辆%以上每百户电动车数量普及率达80%左右。


尽管目前全国保有量已超过1.4亿辆,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刚性需求和市场空间依然存在。2012年上半年,该行业整体销量下降近15辆%,出货量不足600万辆,但下半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约1500万辆。


2.品牌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更加突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行业重组和品牌分化的过程是适者生存的过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规律总是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时。


2012年大品牌在市场运作中由于存在资源、实力等优势,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品牌建设上都取得较大成就,特别是在市场布局与市场份额上,更是实现了全面开花,保障了今年企业整体销量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今年电动车市场的诸多复杂因素使得中小型企业在生产、销售与营销上压力急剧增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市场份额被大企业所抢占,因此也出现了2012年众多二三线品牌下降,但大品牌仍有较大增长的现象。


同时,随着马太效应的日益出现,行业门槛逐渐提高。一方面,新品牌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原二三线品牌难以抵御压力,严重下降甚至被淘汰。


3.产业布局向全国化迈进,基地建设为全国品牌奠定基础


南北市场的整合仍在继续,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一些强大的区域品牌也开始寻求区域突破。此外,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尚未形成真正的国家品牌,包括一些大品牌,它们仍在努力进行国家网络布局。


图2-1:2012年中国电动车板块制造格局比例示意图


全国市场布局是市场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催生了全国品牌。


4.产业发展仍处于高冲击期,并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


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仍处于高位震荡期,目前行业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但总体规模将保持在2000-2500万辆之间。


自2007年以前行业爆炸性增长以来,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行业整体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至2012年,在原基础上,排除一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政策因素,行业总规模略有波动,但范围不大。


5.2012年行业月度运行节奏波动较大,淡季和旺季差距明显


从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月度推广曲线来看,今年旺季销售差距明显。自1月以来,由于2011年铅酸电池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整体市场表现较弱,终端消费能力不足,1-3月份市场增长缓慢,3月份出现第一个小销售高峰,但随后4月份市场大幅下跌,5月份市场略有回升,但6月份市场再次下跌,直到旺季,市场仍不乐观,但9-10月传统旺季销量仍大幅上升。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2012年的年度市场销售并不乐观,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对于一些领先的一线和二线品牌来说,虽然没有爆炸性增长,但稳步上升是这些品牌2012年的主题,尤其是在旺季,大品牌的努力给小品牌惨淡的市场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抢占了其市场份额。


2.2.2 板块格局


1.板块竞争加剧了产业发展


天津、浙江、江苏、广东作为传统的电动汽车制造基地,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了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中,山东、河南、安徽等基地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浙江台州为代表的制造业逆势而上,许多企业南下台州设立分公司,为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随着台州制造业的兴起,它也对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简单车型为代表的天津制造业基地在工业发展中略有下降,以豪华车型为代表的江苏制造业稳步上升,而浙江制造业,特别是台州电动摩托车,实现了规模增长。电动汽车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资源配套优势,各大电动汽车制造业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产业布局,促进板块变革


2012年,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制造优势吸引了许多企业进行产业布局,并开始在主要制造业设立分支机构,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线品牌、二、三线品牌都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其他行业设立分支机构,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线,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爱玛拥有天津、江苏、广东、河南、浙江五个基地;雅迪拥有江苏、浙江、广东、天津、江苏、湖北、天津、浙江四个基地;除浙江基地外,绿源在山东、福建设立制造中心;比德文在天津、江苏、浙江设立制造中心。企业分支机构的建立也为板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对企业来说,实现了基地的布局,促进了品牌的影响,辐射到全国,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更加突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板块的发展板块的竞争力,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2.2.3 品牌特征


三线格局基本清晰,各阵营品牌寻求突破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重组促进了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余品牌在各自的阵营中相互竞争。随着品牌竞争的增加,电动汽车行业的品牌模式基本清晰,品牌模式的清晰已成为品牌突破的基础和方向。以爱玛、雅迪、新日为代表的领先品牌年平均产量超过170万辆,品牌综合实力进一步稳定,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虽然这三个品牌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由于其他阵营品牌的快速发展,品牌模式尚未建立;以比德文、立即、绿源为代表的领先品牌年平均产量超过100万辆,品牌阵营的兴起对这些品牌充满挑战,突破一线阵营;台铃、富士达、刀、绿佳等活力品牌年平均产量超过65万辆,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随时准备向二线阵营发展。虽然这类品牌的产量规模较小,与其他阵营的品牌销量差距较大,但这些品牌在某些地区是当地的强势品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如何突破这些品牌,接近活力品牌,仍有严峻的考验。虽然行业三线品牌模式基本明确,但竞争仍然很大,各自阵营竞争,促进三线品牌模式,各阵营主要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成为相应阵营的代表性品牌,品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排除这些主要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优势。


一线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电动汽车品牌阵营模式的形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营地品牌相互竞争,相互限制,但一线品牌阵营的优势更加突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其市场份额逐渐增加,终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领终端市场的发展,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终端市场份额,一线品牌的发展,逐渐影响行业的发展,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运营节奏。纵观2012年整个行业的发展,一线品牌不仅在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品牌的扩张和品牌形象的建设。随着一线品牌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他营地的品牌也跟随了一线品牌的发展。无论是终端活动还是产品制造,主要品牌都在相互竞争中成长势,进而加快了一线品牌之间的竞争。


3.领先品牌跨线突破,贴近领先阵营


近年来,行业的发展加剧了品牌之间的竞争,差距缩小,营地品牌突破,特别是领先品牌,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强大的市场份额,争取上游,接近领先阵营,从近年来品牌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品牌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以一线营为目标。从2012年的市场战略来看,领先品牌在终端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明显同比增长。对于其他营地的品牌,仍有机会突破各自的营地,朝着新的方向前进,我相信在2-三年内,各自的阵营必然会发生变化,届时行业的品牌格局将最终确立。


4.打造品牌特色,增强品牌影响力


2011年,主要品牌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着行业重组的加快和品牌数量的减少,对品牌本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许多品牌都升级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终端形象的转变和企业整体形象的升级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的认知。与此同时,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完善品牌的特点,“科技•时尚”、“打造消费者最幸福的产品”一些宣传促进了其在终端上的影响力。这些品牌也跟上消费者的步伐,根据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使这些品牌在2012年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也加剧了品牌之间的竞争。2012年,品牌特色传播到终端,提高了终端核心的竞争力,也证明了行业重组仍在继续,品牌特色只是重组的一个阶段,也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品牌模式将更加清晰。


2.2.4 产品特征


1.产品竞争加剧品牌发展


电动汽车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已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产品在终端的竞争力已成为主要品牌关注的焦点。2012年,整个行业的产品竞争进入白热阶段,主要品牌的热门产品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在产品创新中,主要品牌也更加注重产品价值的塑造,结合品牌特点创造核心价值产品,促进产品的变化。主要品牌也以价值为导向,打造品牌独家产品,通过产品挖掘品牌价值,特别是2012年,产品和品牌价值得到体现,更多的品牌通过产品创造品牌整体形象,通过产品挖掘自己的品牌价值,也加剧了品牌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


2、产品布局多样化,品牌产品体系丰富


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产品类别创新已成为品牌考虑的首要问题。主要品牌是特定领域的强者,是产品发展的风向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品牌的发展,在一些弱势地区被其他竞争对手覆盖,对品牌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从近年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产品的布局已成为品牌发展的核心项目。主要品牌根据自身的发展在相应的制造业中建立分支机构,促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这些品牌产品布局的不断改进,加快了市场进步的步伐,不仅满足了市场的产品需求,而且为品牌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一方面,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丰富了品牌自身的产品体系,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确保了原有的强品类产品,逐步向外延伸,建立了坚实的产品体系,打开了与其他品牌的差距,另一方面,加快了电动汽车制造业链的发展,加快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概念产品导致产品变化


2012年,主要品牌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加强,各品牌的产品定位越来越清晰。根据自身的品牌特点和市场结合,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部分产品已成为当前终端市场的热门产品。主要品牌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努力。在今年的主要展览中,一些概念产品已成为主要品牌研发的对象。可酷、熊猫等产品受到了业界的好评。部分品牌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引入仿生原则进行产品研发制造,为产品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细分市场为主要目标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成为主要品牌产品研发的目标。主要品牌根据不同的地区、市场细分、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年龄、职业、收入等一系列研究,制定产品的创新路线。主要品牌对消费者的研究也进一步增加,通过对消费者偏好的研究来定制产品,这也决定了产品在终端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如年轻体育消费者开发时尚滑板车系列产品女性开发轻型电动汽车,结合美丽的贴纸,创造舒适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品牌将根据市场经典车型进行升级,当系列产品再次进入市场时,经典龟王系列产品等终端热门车型是最好的见证。


2.2.5 渠道特征


1.乡镇网点不断扩大,渠道模式发生变化


随着渠道的不断发展,主要品牌无法满足原有的渠道竞争模式,日益激烈的渠道竞争也促使品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乡镇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品牌的关注和关注。随着农村电动汽车和渠道扁平化趋势的大力推进,乡镇市场已成为该行业迫切需要发展的蓝海。随着乡镇市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乡镇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和大多数农村市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动汽车开始成为乡镇市场的主要交通和交通工具。


2012年,部分品牌开始大力扩大乡镇市场网点,部分品牌管理乡镇市场,加快乡镇市场发展,将品牌网点分布到全国各地,乡镇市场发展不断完善。


二、以旧换新成为渠道发展的主旋律


2012年“以旧换新”成为终端市场发展的主发展成为主旋律“以旧换新”扩大渠道发展,增强影响力。从今年的渠道发展来看,一些品牌是通过的“以旧换新”其形式提高了自身的销量,在多个地区开展了换购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二次消费,也引发了终端市场的换购热潮。


2012年各大品牌“以旧换新”除地级市外,这些品牌还刺激了市场的再消费“以旧换新”此外,县级城镇市场也开展了此类购买活动,不仅加快了渠道重组,而且成为企业扩大渠道发展的新模式。由于2012年主要企业的大力努力“以旧换新”相信这类活动将在2013年继续开展,各大品牌将通过类似活动提升渠道影响力,稳定自身品牌地位。


2.3 产业发展前景


作为一个绿色的日出产业,电动汽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年。2013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达到1辆.81亿辆,每年20辆%速度增长。


从能耗的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和汽车的八分之一。


从占有空间来看,电动自行车只占普通私家车的20%。


从发展趋势来看,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市场前景依然乐观。


电动自行车以其价格低廉、方便、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青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逐年显著增长。由于需求强劲,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近年来保持了跨越式增长。


1998年全国产量仅为5.2002年4万辆,158万辆,200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400多万辆,跃居世界第一,1998-2004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20%。2009年产量达到2369万辆,同比增长8辆.2%。比1998年增长437倍,发展速度惊人。


到2012年,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而仅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市场潜力就超过500亿元。在电动汽车方面,《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上报国务院,《规划》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旨在布置汽车产业新局。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0年计划投资额将达1000亿元,销量规模锁定世界第一。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分析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0辆%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该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4 项目产品营销策略


2.4.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强大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整合产品预售、销售、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亲密、优质的服务;确保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回答商品问题,户购买无忧无虑的标准。


建立多种分销渠道,确保产品渠道畅通,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3、销售人员推广:公司将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安排下,选择充分了解产品、熟练经营、专业扎实、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团队,有效推广公司产品,使公司产品逐步深入公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广:公司将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认可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其渠道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快速被公众认可。


5、网络营销:公司将采用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营销网站,向消费者展示公司开发、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结合网络营销和实体销售,为客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利用企业建立的物流配送体系,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制。


2.4.2 推广措施


1、建立高标准企业、高标准管理企业、高标准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达到国家优秀企业标准。


2、设立专项营销资金,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做好宣传服务,维护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议、传册、网络宣传等方式开发新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打造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5、探索和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法,引导客户在各种情况下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电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大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了解技术,擅长营销,融合客户”营销人才。


略……

                       

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废农膜回收生产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