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新材料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新材料产业发展背景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零开始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独立发展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证能力不足;产业、大学、研究、应用脱节,产业链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研发投资少、分散,基础管理薄弱。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20年,国家要求实现30多种关键战略材料的工业化和应用示范。有效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内关键战略材料市场份额超过70%。到2025年,高端制造业重点领域所需的战略材料制约问题基本解决,国内关键战略材料市场份额超过85%。同时,随着C919首飞,材料企业开始为相应的供应链备货。未来5-在过去的十年里,新材料将迎来时代发展的最佳机遇。


2、当前国家鼓励产学研平台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科技为要素的创新能力竞争日益激烈,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作用。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专业应用。产业、大学和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由于连接和互动产业经济和技术,提高了商业化、产业化的速度,同时迅速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符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措施的要求。科技实力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学研合作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整合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所有优势,有效聚集区域资源,提高创新要素的效率。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春江新材料研究所创新平台的建设应运而生。项目建设在促进我国深入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新材料产业研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1)《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显著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添加剂制造、新材料、生物医学创新发展,形成多个制造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关注产业基础和共同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成果、人才培训等工作。


组织重点突破,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治、产业、大学、研究、应用联合研究,突破重点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部件的工程工业化瓶颈。加强平台支持、布局和建立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建立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通知》提出,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和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技术、人才和资本供应水平,创造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的生态环境。注重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精简管理、下放管理、优化服务改革,打破旧管理模式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约束,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加快新兴企业发展。


提高新材料的基本支持能力。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发展趋势,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和应用环境,加强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到2020年,我们将努力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中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型初步实现。


3)《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同技术,整合建设一批新材料产业创新载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依托重点企业、产业联盟或研发机构,整合和完善创新资源,建立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新材料测试评价和测试认证中心,建立新材料产业测量服务体系。全面布局和建设重大共同技术研究平台,充分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建立专业研究中心,形成重点新材料创新基础和开发共享公共平台,降低新材料研发成本,缩短新材料研发应用周期。


4)《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提高先进复合材料的生产应用水平。加快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无人机制造等领域基新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产品的发展。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将极大地推动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渗透将有效促进产品创新、商业形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5)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产业协调良好、服务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竞争力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开辟新材料产量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碳纤维、石墨烯、纳米和生物基材下游应用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培育国际国内知名新材料企业和30多家研发平台,培育一批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材料特色创业孵化器,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重点领域,实施专项材料项目,建设特色产业链,有效支持重点制造领域的发展需求。努力工作“十三五”最后,新材料产业规模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在国民经济需求的100多种关键材料中,约三分之一的国内完全空白,约一半的性能稳定性较差。一些产品受到国外的严格控制,突破受制于人的关键战略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甚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材料强国的建设。


2、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经济发展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协作创新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协作创新模式已成为国际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产业、大学、科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绩。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科技实力相对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项目建设,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3.项目发展前景好,意义重大


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已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新材料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初步完善,材料发展重点方向明确。


工业制造,材料第一。材料是工业的基础。没有优质量、高性能的材料,无论设计和构思有多先进,都很难从图纸变成现实。即使在今天的智能和自动化中,关键材料,特别是改进传统材料的新材料,仍然是行业面前的一个主题,需要集中精力克服困难。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准备就绪。世界主要国家正在努力寻找创新的突破,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新材料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弥补产业“短板”,通过基础产业创新,增强发展信心,寻找新的动力,做强“中国制造”意义重大。


4.项目建设有利于以承接新材料产业全球战略转移为契机,重点关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位于西南部,距主城区31公里,上海180公里,东临萧山区,南临诸暨市,西临桐庐县,北临临安市、余杭区、西湖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320国道、多条省道贯穿全境,距萧山国际机场、火车站1小时车程。


位置优势明显,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区域优势。同时,随着世界劳动力市场和资源的变化,世界新材料产业正在进行国际调整和战略转移,这也为资源整合、区域合作和全面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通过利用国内外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历史机遇,加强对各领域新材料产业的指导和承担,重点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和市场,不断推进整体经济的外部合作步伐和国际发展水平。


5.项目建设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需要


当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主攻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五大产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重点建设惠迪森迁建、雄迈总部、汽车超人、爱科机器人、爱斯凯等新兴产业项目,富通产业4竣工投产.0、永特电缆、国自机器人等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园区建设和对接e-WTP倡议机制使当地企业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经济。


大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新材料产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最高标准和最佳水平“城市名片”。


6、项目优势明显,促进项目建设


1)产业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凯德利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大学校企业:大学凯德利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2012年4月27日)是由技术研发驱动的新材料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好,技术实力强,资本积累强。与上市公司、新疆交通建设集团合作建设台州、乌鲁木齐,总产能40万吨,总产值80亿元。这两个生产基地可以作为新材料研究所长期稳定的项目合作伙伴,也是后续成果转化的坚实基础。


2)技术优势:由西湖大学讲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邱敏博士领导的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科研团队。项目团队包括李兰博士、李伟博士、李西军博士、刘、罗琦博士、吕久安博士、张紫阳博士、周南嘉博士等。


(1)邱敏教授于1975年1月出生于建德。1995年和1999年在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获得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电磁理论工程博士学位。2001年为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助理教授,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光子学正教授(当时瑞典皇家工程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获得了“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未来科研带头人”基金(18名候选人中最年轻、唯一的中国人)、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专项基金等。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任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自2018年起,他担任西湖大学讲座教授、副校长。


7.需要扩大就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其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推动150个新工作,同时通过产业链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技术中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2.1.1 新材料政策构建全产业链,保障新材料未来成为大国竞争的重点


作为国民经济试点产业、高端制造业和国防产业的重要保障,新材料将成为未来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目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的总体趋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模式发生了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科技技术的融合加快,互联网 、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发展,新材料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20多个主要国家制定了与新材料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启动了100多项专项计划,大力促进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材料试点战略尚未实施,核心技术和特种设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证能力不足,整体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中国新材料政策完成,全产业链、全方位指导。


中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通过纲领文件、指导文件、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纲领文件主要为《中国制造2025》,包括《中国制造2025》关键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此外,中国还于2016年12月首次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领导,充分体现了国家振兴新材料产业的决心。


图2-1.中国新材料政策金字塔

图2-2.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规划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为“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重点方向。为深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7年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发展指南所体现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思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即我国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过程中已有所体现,并将在未来得到充分延续。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需求牵引、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已成为新时代的呐喊,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新的材料定位需求。中国新材料的发展也将逐步从原材料和基础化工材料转变为新兴材料、半导体材料和锂材料。市场主导和政府指导:供给侧改革促进旧产能清理,新材料产业园迎接产业升级。总体协调和分类指导:将大纲文件落实到指导文件,达到明确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定量一体化、军民一体化:促进军队转移和人民参军,发布《军事技术转移民用推广目录(2017年)》。


图2-3.未来新材料的发展目标


2.1.二 关键战略材料将成为下一阶段产业化的重点


图2-4.中国未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战略材料是未来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的重点。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来看,制造业升级和设备材料国产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十九大”还明确提出,中国应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多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市场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先进制造业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世界,消费电子和家电品牌不断崛起,航空航天产业商业化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仍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中国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背后的现实是,上游关键战略材料始终受到制约,国产化率和自给自足率不高。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虽然华为、小米等中国诞生了OPPO、Vivo、联想等众多消费品牌,但在上游半导体领域缺乏核心和屏幕,年进口高达2200亿美元,贸易逆差仍有扩大趋势。因此,《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航空航天设备材料等建立为未来需要突破的关键任务。预计关键战略材料预计将成为下一个工业化的重点,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1到10,甚至从10到100取得突破。


图2-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图2-6: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贸易逆差巨大(单位:亿美元)

表2-1.新材料保证水平提升项目发展方向明确


2.1.3 保险补偿机制有望促进前沿新材料行业的应用


2017年8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应用保险机制补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导保险公司提供定制的新材料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产品,包括新材料质量风险、责任风险承保、政府补贴责任上限5亿元、保费补贴等,9月12日指定三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开展试点工作。


“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问题将得到缓解,预计尖端新材料的产业化将加快。新材料进入市场的早期阶段,需要经过长期的应用评估和大量的资本投资。下游用户首次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客观上导致生产应用脱节、产品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建立第一批新材料保险机制,分担新材料应用示范的风险,突破新材料应用的初始市场瓶颈,激活和释放下游行业对新材料产品的有效需求。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看,石墨烯、碳纤维、碳硅材料由于技术难度和材料非标准化,早期工业化缓慢,保险补偿机制预计将加快其商业化进程。


2.2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产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是世界上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的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的新材料产业每年个%在一些关键材料方面,如电子信息材料,发展速度快速增长%-30%,20种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硅胶、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全国有1.2万多家企业从事新材料开发。


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材料只有14种左右%技术含量自足,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品种;54%国内可生产的材料,但产量、性能、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约1/3完全依赖进口,发展空间巨大。


1、纳米材料


近年来,我国纳米材料制造业在国家战略上发展迅速在能源、环境、资源、水处理等行业应用的指导下,纳米材料、纳米絮凝剂等新产品成功开发,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纳米材料下游需求的不断推动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创新,其需求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纳米应用行业预计产值将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27亿元%。


2、生物材料


近年来,我国生物材料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生物材料”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快速增加,生物材料发明公共专利数量占同期所有公共专利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比例为60%以上反映了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产出质量的逐年提高。


近年来,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我国生物材料占医疗器械行业的50%%早在2012年,中国生物材料工业的产值就已达到697.01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接近22%,生物材料制造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导材料行业


目前,我国超导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初步实现。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来看,超导材料占超导设备的40%%-50%在盈利能力方面,超导材料的盈利能力最强,毛利率约为50%目前超导市场潜在规模约为2000亿元,其中核心超导材料占30%%-40%,市场规模约8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我国超导材料原材料储量丰富,可以为超导材料制造提供更好的保障,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


石墨烯材料工业


近年来,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大部分应用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整体应用较小,市场规模仍有待形成。在石墨烯技术专利数量方面,中国在技术原创国家中排名第一,其专利受理数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占全球46项%份额。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石墨烯产业化前夕的大力支持,许多专项计划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在石墨烯技术领域的研发。随后,韩国、美国和日本也是石墨烯技术的主要原创国。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石墨烯。


2.3 新材料产业发展驱动的核心要素


1.政策驱动


政策和政府行为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材料行业、节能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新材料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政策的因素包括企业补贴收入(研发投资)、税收负担、工厂、土地、市场推广等。;间接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吸引力、投融资环境、产业布局等。对于概念期和引进期的行业,政策和政府支持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十年前光伏和近期光热相关项目;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政策影响主要体现在环保相关材料、军事材料、第三方检测等产业战略方向和整合层面。


对于获得政策支持的细分行业,在关注企业基本条件(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市场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具体政策的节奏和实力以及企业的政府资源。


2.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他驱动因素也需要基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水平决定了行业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利润率和竞争门槛。特别是对于早期投资项目,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是调查的第一要素。对于细分行业,技术驱动的行业主要是石墨烯、气凝胶、生物材料等前沿材料。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没有绝对的差距,技术创新过程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发展前景。


3.进口取代驱动力


进口替代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内化率较低的细分产品领域。从技术上讲,外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内替代品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性价比上——也就是说,在缩小技术差距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取胜。进口替代主要涉及半导体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聚合物材料等成长期或成熟期的细分行业。进口替代产品的新材料项目应重点关注国内同类企业的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空间和竞争压力。


4、消费升级驱动性


消费升级对新材料行业的驱动作用相对间接,但市场效应极其巨大。例如,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的消费升级需求对上游材料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传感器、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电子化学品、特种合金、轻合金、电池材料、复合材料等细分行业。除了基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外,对于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新材料项目,还目的市场发展能力和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2.4 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优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环境“做文章”,加快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产业体系,完善和发挥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深化,促进军事主要材料体系建设,促进军民双向转移。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高端制造业和国防产业的重要保障,预计2021年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0万亿元。


经各方努力,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万亿元.65万亿元,年均增速27元.6%。在一些先进的基础材料、关键的战略材料、前沿的新材料等领域,中国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甚至“领跑”。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20元%;到203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实力将跃居世界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将基本建成,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业强国提供基本支持。


未来,新材料产业将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与信息、能源、医疗、交通、建筑等产业紧密结合,形成密集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绿色、高效、低能耗、可回收新材料的发展,先进的新材料数字制造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纳米材料


随着国家更加重视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和纳米材料技术水平的进一步突破,该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未来,纳米材料将重点与生物医学、大数据、先进传感器、新能源等领域度整合,更加重视传统产业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将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发展。


2、生物材料


未来,生物材料制造业将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生物医学材料将重点研究血液相容性材料、软组织相容性材料、硬组织相容性材料和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其产品的市场预计为10-2015年,药品市场将达到规模,预计将成为经济。


3、超导材料


在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科研的大力投入下,超导材料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未来,超导材料将重点发展在电力、国防军事、交通运输和生物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超导材料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电力电缆和发电机方面;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C4I系统、聚能武器、导弹等武器装备;运输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磁悬浮列车上;生物医学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疗检测设备上。


四、石墨烯材料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级政府也将石墨烯产业作为地方产业升级的突破,建立了石墨烯相关产业园区或企业联盟。无锡、重庆、南京、青岛、常州已建立石墨烯产业示范基地,地方政府相关财政资金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石墨烯的全球市场价值将为1.49亿美元,2014-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44%,中国将在全球石墨烯工业中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最近主要用于复合材料、导热涂料、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是柔性显示、太阳能和高性能芯片。


略……

                       

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