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建设工程产业化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分析)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我国当前城市化转型发展需求


城市化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城市发展模式的扩展是不可持续的-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城市化必须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协调城市化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收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讲话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有关。


2.国家大力支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和海绵城市的发展


城市内涝反复发生,地下建设现状令人担忧。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速度略有落后。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规模城市内涝就是一个例子。城市建设和广泛的地下管道建设模式是城市看海的重要原因。


升级方向:海绵城 地下综合管廊相辅相成。海绵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蓄水能力,在短时间内强降水“就地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避免埋设线路或维护引起的反复开挖,加快地下管道建设,应对持续强降水,甚至布局更智能的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与国际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地下建设发展空间巨大。与国外通过立法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做法相比,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同时,我国只有少数城市小规模建设地下管廊,与外国单个城市100公里的管廊长度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015年8月和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名单已公布,待各方积极实施。


财政补贴、专项债券支持、PPP 模式解决了资金来源的担忧。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专项债券支持PPP模式的推广将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促进城市地下建设的全面发展。


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可达1.到2030年可达4万亿元.8万亿。未来地下管廊建设投资每年可达1万亿元,相当于2014年基础设施总额的8万元%。


“十三五”在此期间,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加快发展。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投资。管道建设不再需要反复挖掘,对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城市安全、提高城市形象发挥重要作用,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目建设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政策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号。3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道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号。2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和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有效的实践,住房和城乡发展部发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和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体系》的通知,全面推进了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


1)综合管廊产业


2014年,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发展部确定了10个试点城市。中央政府投资34亿元,计划在三年内投资102亿元指导地方建设试点项目,推动社会资本投资约17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70亿元。今后,中央政府将继续通过现有渠道安排资金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投资。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的采购范围。有条件的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提供贷款折扣。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项目收益票据,专项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2015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从审核程序、审核政策、债券期限、配套政策、增信方式及品种创新等方面,为各类企业发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提供了政策支持。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予以长期投资。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开发银行积极支持的重要领域。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已与住房和城乡发展部合作,共启动贷款支持项目27个,计划建设管廊940公里,贷款规模540亿元。在项目开发评审中,开发银行将根据国家政策和当地情况进行综合应用PPP、政府采购服务、机制评审等模式,协助地方政府设计符合项目条件的建设经营模式、融资模式和贷款期限。


2)海绵城市产业


建设目标:全面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75%当地消耗雨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个%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个%上述区域符合目标要求,基本完成自然积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海绵新区”。


发展重点:


(1)全面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区城市建设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分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和主要功能区、城镇(街道)应以建筑、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城市水系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海绵建设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自2016年6月起,全区主要功能区、城镇(街道)必须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控制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老城区应结合棚户区、危险房屋改造、旧社区改造等,以解决城市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管理为突破,促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无水、大雨无涝、水无黑臭、热岛缓解。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制度,逐步推进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大规模拆迁建设。


(2)加快海绵建筑、社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区城市建设局、规划分局等部门和主要功能区、城镇(街道)积极推进海绵建筑和社区,采取屋顶绿化、雨水储存收集利用、微地形措施,提高建筑和社区雨水积累和停滞能力;社区露天步行道、公园路、雨水花园等形式,建设雨水景观水设施或其他相应设施。已批准的建筑和社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当地措施、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的原则,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落实低影响开发要求。


(3)促进海绵道路建设。区城市建设局、规划分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和主要功能区、城镇(街道)应改变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理念,规划设计道路标高、横截面、绿化带、排水系统,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采用透水材料和铺装工艺,改变传统的雨水快速排放和直接排放方式,减轻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新建、改造道路可采取无道路侧石或改造道路侧石、增加雨水排放出口等措施,将雨水引入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净化和吸收;道路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湿地、池塘等雨水调节设施,重点吸收道路及周边地块的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


(4)加强海绵城市绿地和公园的建设。在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区城市建设局、规划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和主要功能区、城镇(街道)根据当地情况采取透水路面、小湿地、雨花园、下沉绿地、植草沟、池塘分散消费和集中储存低影响开发设施,加强公园和绿地系统城市海绵功能,消耗自己的雨水,为周围雨水提供空间,建设海绵绿地系统。


(5)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消除黑臭水体。区城建局、规划局、城管局、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和各大功能区、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城市河流、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严格控制河流蓝线,严禁挤压河流洪水截面、截弯直线,逐步消除河流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加快恢复被占用和覆盖的城市河流。结合雨水利用和排水防涝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节储存设施,收集雨水,降低洪峰,加快改造消除城市易涝点;根据入海河的特点,科学论证建设防潮设施,改善水土环境,提高水系调节储存能力;加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开展全球河流治理。


项目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政策发展的要求。项目建设可以保证城市安全,改善城市工程,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密集、高效、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化发展质量。


2、项目建设开发技术优势明显


1)中泰国际已向国家专利局提交200多项专利技术申报,80多项专利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批准。中泰国际在过去两年(2014年底)—2016年),已投资2.6亿元,自主研发的预制混凝土箱涵(包括产业链上下游机械设备的创新研发)率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并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同时,中泰国际预制混凝土箱涵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2015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注:我集团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唯一列为箱涵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公司)。中泰国际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年参与单位(中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目前,我集团参与的国家标准和主题包括: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消耗量定额》。


(2)《预制混凝土箱涵》JC/T1258-XXXX。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预制城市综合管廊模具及施工方法优化》。


(4)《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施工》标准图集。


2)中泰国际拥有400多个系列产品,规格型号2000多种。公司产品涵盖高铁、轨道交通、水利、电力、公路、地下综合管廊、港口航空、海绵城市等八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中泰国际拥有整个产业链的开发能力、整合能力和整合能力。我们不仅是新产品,也是新模式。通过开发和整合,我们重塑了我们的价值。


3)中泰国际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投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中泰国际依托集团多专业、全流程的技术实力和综合优势,构建了以科技研发、标准体系、专家团队为支撑的中泰集团技术开发体系。中泰国际整合社会资源,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产业链合作创新、联合攻关、联合研发技术。


4)中泰国际继续扩大建设工程产业化内涵,努力将集团的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融入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中,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八大板块(高铁、轨道交通、水利、电力、公路、地下综合管廊、港口航空、海绵城市)的产业化集成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助力国家低碳绿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3.项目建设有利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帮助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发展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开始,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突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真正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已成为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形式。国际经验证明,科技成果的工程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主席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技术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时强调,工程技术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科技发展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虽然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全国经济增长主要以投资、劳动力、资源投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


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资源消耗和环境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受到瓶颈……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为此,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家实力的战略支持,必须处于全国发展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最基本的内容是释放科技的力量,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动力。


4、项目建设是实施国家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翻一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倾向于民生。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对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将个人与国家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重视民生和人民利益的体现,是我党务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对中央政府来说,该项目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响应。


5、项目发起单位实力强大保障项目实施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创新和执行团队来完成。人才是企业发展要素的第一要素,是企业最重要、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归根结底,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机制的竞争。


公司行业已经建立了一支技术优秀、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团队。技术产品研发团队成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产品创新质量和开发设计能力,拥有多名高级专家,研发团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未来,公司将继续制定研发规划、研发目标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并根据新产品设计的整体过程路线。


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机制创新,与相关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为企业储备多学科技术人才,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因素。


6、项目保障措施合理,支持项目实施


(一)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项目启动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将达到新的水平,相关管理工作量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管理改进,使企业成为一个新的水平“敏捷性”经营实体。在生产管理方面,建立标准化、信息化、流程化的生产控制体系;在营销管理方面,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丰富客户价值;在组织管理方面,整合企业内外生产经营流程相关资源,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人员管理方面,将管理理念转化为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在流程管理方面,减少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非增值环节,加强信息化,促进流程管理的清晰化。


总之,通过优化管理机制,逐步实施现代企业体制改造和体制创新,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凝聚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促进企业持续扩张


为支持本项目的发展,公司实施体系扩建项目,支持企业业务规模扩张:


——构建大营销网络,实现广泛的市场覆盖;


——实施精细营销,差异化不同的市场策略;


——加强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需求响应能力。


总之,要达到营销水平“扩大营销网络的市场覆盖面,探索精细营销的市场机会点,以快速响应赢得客户满意度”在推广方面,注重逐步实施、点面搭配、温和渗透和强有力的突破,以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新增长。


(3)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确保企业技术领先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公司秉承创新促领先的企业精神,将继续推进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积累企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以为企业的成长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项目的建设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该项目具有很大的投资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必要和可行。


第二章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2.1 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生命线”,加大政府政策推进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晚。进入2014年之后,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密集出台并不断加码、细化。同时,住建部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我们认为以试点示范将为后续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提供案例和参照,有望带动全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积极性。


2.1.1 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生命线”


1.地下综合管廊简介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城市市政地下管道综合体”,也就是说,在城市道路或管道走廊建设地下连续结构,根据规划、设计、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将以往直埋的市政管道,如供水、雨水、污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工业等管道集中在其中,建立专门的配套系统,是保证城市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后期运营管理“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就像建在地下的房子,是城市地下管道之家,又称地下管道之家“共同沟“。综合管廊底部距地面平均深度超过5米,有的达到8米甚至更深,顶部距地面两三米。一般综合管廊仓高三四米,宽近8米。在这个隧道空间里,人和小型机械可以进入走廊。


与国外相比,国内地下管廊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地下管廊的发源地


欧洲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发源于欧洲,在19世纪,法国(1833年)、英国(1861年)、德国(1890年)等就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至今,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沟总长已超过2000公里。


在地下管廊投融资方面,地下管廊被视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由于其强大的政府财政资源,其建设成本由政府承担;在运营管理方面,建设完成后,政府以租赁的形式向管道单位提供部分投资回收。租赁价格没有统一规定,当年的租赁价格由市议会讨论和表决确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逐年调整变化。同时,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一旦地下建设有综合管廊,相关管道单位必须通过共同沟埋设管道,不得采用传统的埋设方法。


(2)日本:地下管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日本综合管沟建设始于1926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综合管沟建设国家之一。目前,在综合管沟的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后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东京都中心城区已规划建设200多公里的共同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共同沟。


(3)台湾地区:完善地下管廊法律和运行体系


台湾省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1991年,台北与铁路地下化合作,完成了中华路(北门至和平路)第一条共同沟建设;目前台湾省已经建了300多公里的综合管廊;其中,台北、高雄、台中等大城市已经完成了系统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省为地下管廊建设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和运营体系,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最完善的综合管廊法律基础。


2000年公布实施的《综合管道法》明确规定了综合管沟的建设区域、时机、资金和维护管理,在促进台湾综合管沟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


1958年,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铺设了第一条地下管廊,20年后出现了第二条管廊,1994年浦东新区开发时,张阳路全长11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


2.1.2 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了传统市政管网的症结


传统地下管道底数不清,分布不明,问题多


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是1990年的8条.16倍,地下管线长度巨大,导致地下管线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等问题,老城市问题更加突出,其中最为突出“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


道路拉链: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导致道路持续开挖。“拉链马路”在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据粗略估计,每平方米城市道路的平均成本至少为数万元。


空中蜘蛛网:空中各种电缆密布交织“蜘蛛网”。空中蜘蛛网易被超高车辆刮倒,导致路段附近大型居民区和单位固定、宽带中断,造成生活不便;暴露在风雨中无保护,常年风吹日晒造成损坏、老化、松动,造成交通安全等事故。


2.地下综合管廊优势明显,解决传统管网杂症


与传统的市政管道直埋模式相比,综合管廊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3.地下综合管廊外部效应明显


综合管廊的收入为内部收入和外部收入两部分:


内部收入是指管廊运营收取的一次性管廊入口费、管廊使用租金、管廊物业管理费等现金收入,用于补偿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和综合管廊管理公司的运营成本。只要管廊租金的贴现值在管廊折旧期内达到或接近管廊投资的三分之一,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种财务模式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外部收入是社会收入,是由于综合管廊的建设,降低了其他社会成本,增加了土地资产的价值,提高了投资吸引力。这部分收入不能准确计算,只能通过其他城市的数据或经验来计算。


根据清华大学对部分城市综合管廊(郭英等)的研究,综合管廊的直接收入一般小于总成本(这里是直接成本);但如果计入外部收入,总收入通常大于总成本。总收入与总成本的最高比例为4.44倍(上海松江大学城廊道),最低0倍.68(陕西蒲城县走廊),总收入与总成本的平均比例约为1.91倍,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综合管廊的投资是有效的。外部收益占总收益的很大比例,最高为87.3%(上海松江大学城廊道),最低道).4%平均约55条(陕西蒲城县廊道)%。


2.1.3 政府政策支持,推进地下管廊建设


1.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政府就提出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行标准和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再次强调新建城市主干道、新城区、各类园区应实施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进入2014年后,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密集出台,技术、建设、融资不断规范完善,政策不断加大和完善。


2.开展城市试点,预计后续复制扩张将迅速开放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目标要求:约3年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确定内蒙古包头等10个城市为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中央财政投资102亿元,地方政府投资56亿元,推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据统计,9个城市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未来,在试点城市成功建设经验和示例的基础上,预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迅速复制扩展到其他城市,后续建设进程预计将加快。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自2015年以来,根据功能需要同时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应根据当地情况,根据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流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情况,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交通流量大、地下管道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城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交叉口,以及难以单独铺设各种管道的道路宽度,应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现有地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路接入项目。


3、PPP该模式有助于建设综合管廊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项目,地下管廊建设将成为未来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中长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考虑到地下管廊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和投资,在当前宏观经济低迷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PPP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有望成为解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长期投资的重要途径和来源。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支持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折扣利息、发行票据等金融金融保障机制。地下综合管廊PPP企业可以通过项目PPP该模式与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权协议,并在项目完成后获得了运营权。地下综合管廊将有偿使用。入口管道单位支付入口费和日常维护费,为管廊施工经营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2.1.4 市场容量大,行业前景好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燃气等市政管道的公共隧道。近年来,随着异常天气的增加,城市“看海”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内涝不仅给市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本该光鲜亮丽的城市形象,使原有“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民众幸福感也随之大打折扣。破解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管廊建设涉及工程建设、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不同行业,间接推动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投资。电信、电网、供排水网将产生大量的地下走廊和管网需求。这将提振建筑钢,主要是螺纹钢和预应力钢。目前,钢铁、水泥、管道等建筑材料价格低,施工成本低,也能消化产能过剩,是难得的时机。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走廊和管道两部分,每公里走廊投资约8000万元,入口管道约4000万元,总成本每公里1元.2亿元。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每年投资约1万亿元。


2.2 海绵城市发展概况


2.2.1 海绵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海绵城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状态“弹性”功能性城市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必要时释放和利用蓄水。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地区雨水的积累、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良性水循环。一方面,解决城市雨水集中排放造成的严重涝和管网瞬时压力过载问题;另一方面,提高雨水利用率,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雨水处理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道、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以快速排除和终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导致雨涝、旱涝现象。海绵城是解决传统城市雨水处理模式造成的水资源流失、排水系统瞬时压力大、涝频繁、旱涝急转的概念。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雨水滞纳“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图2-1: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雨水处理模式的对比图


1.我国城市旱涝现状


据国防总统计,近三年来,中国36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灾害。今年以来,41个城镇因暴雨洪水被淹,直接造成约353亿元的经济损失。


目前,雨涝已成为我国城市的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随着城市暴雨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城市有大量的硬路面,如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降雨时渗水性差;储水量少,短期内不能滞纳大幅增加的雨水。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设计标准普遍较低,部分地方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自然水破坏严重,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后,水面率普遍降低,给城市排水带来径流增加和储存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这是近年来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据住房和城乡发展部统计,中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是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城市。大部分位于中国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雨季降雨集中导致城市内涝。目前,中国有99个%上述城市属于雨水集中快排模式,自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的缓解非常有限。


管网改造成本高,施工难度大,成本效率低。虽然许多城市由于设计标准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城市管网线路复杂、改造城市管网线路复杂、改造量大、资本需求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中国大部分城市位于季风区。对于许多降水不足的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因此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手术改造成本比不高,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


2.海绵城市优势突出,雨水利用率提高三倍


海绵城市有五大优势。通过低影响发展模式防治内涝,可以有效减少单位时间内进入排水管网的总雨水量和雨水径流量。1)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投资。2)可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缓解地面坍塌,加强城市自然水系统循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3)海绵城市依靠海绵体调节给排水,大大减少了新建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池的数量。4)储存设施往往与城市现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相结合,净增长成本相对较低;5)可大大降低水环境污染控制成本,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大损失。


图2-2.海绵城市雨水处理效果对比图


2.2.现阶段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显著改善城市内涝问题。传统的土地开发过程会硬化城市大部分地面,导致城市垫层的渗透性和滞水性显著降低,从而改变雨水中的汇流过程。具体表现为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流量增加、峰值时间提前等,使城市面临严重的内涝威胁。近年来,我国夏季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为雨洪创造足够的蓄洪空间和资源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缓解经济下行的有力支撑。经济持续下滑,GDP增长率的下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推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在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出口低迷的背景下,投资无疑已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寄予厚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足够大的规模来承担推动经济增长的任务,而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最理想手段。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民生。近20年来,由于急功近利,河流、湖泊、湿地被填埋占用、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城市景观品味低、黑臭水体问题等诸多城市弊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水面积和绿地率,丰富城市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有效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和质量,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


2.2.3 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试点城市项目已开花,项目推广速度超出预期。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已公布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三年试点区域总面积435平方公里,预计建筑社区、道路广场、绿地、地下管网、水系统改造等项目3159个,总投资865亿元,平均投资约2亿元,高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个~1.估计5亿元。


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项目开工率已达19%,完成计划投资21%。截至2016年5月,已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593个,占项目数量的19个%;投资184亿元,占计划总投资21元%。一些已完成的项目在缓解城市涝、改善城市水环境、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认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项目实施速度超出预期。


第一批海绵城试点城市项目开工率已达19%;第一批海绵城试点城市已投资21%。


图2-三、海绵城市发展数据概况


2.2.4 海绵城市发展前景


“十三五”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万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建成区%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个%上述区域符合目标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建成区面积为49772.63平方公里,按年复合增长率3%,到2020年,全国建成区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计,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1-1.计算5亿元,到202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1800元-17700亿,到203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64000-96000亿元。


综上所述,项目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大大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材料的市场需求,符合中泰国际的发展方向。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已被推到时代的前沿,为中泰国际的二次起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略……

                       

现代金融监管仓储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