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报告

铸造废砂再利用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01-12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政策发展背景


2015年1月,商务部等五部委发布了《2015年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大中城市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平均回收率将达到75%以上,实现85%上述回收人员包括标准化管理和85人%实现上述社区和农村回收功能覆盖,85个%对上述可再生资源进行标准化交易和集中处理,培育约100家可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可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2家.2亿吨左右。


2016年是“十三五”在中国中央政府大力倡导规划的第一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根据计算,全国人大修订后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法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环保产业也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能源和资源的短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和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和环境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瓶颈。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


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是实施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从战略和高度充分了解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2、环保产业发展背景


“十三五”在此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环境保护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解决重污染产能过剩,增加生态产品供应,减缓污染物新排放压力。公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渐形成。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部分地方环境保护投资减弱,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区域生态环境分化趋势显示,污染点分布向表面扩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难以协调和保护。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十三五”在此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不仅是负前进、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质量改进的关键时期和窗口时期。充分利用新的机遇和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建材产业化带来机遇


建材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工业生产模式为手段,以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为特点,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材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改变建材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现代化、促进建材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建材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此外,到2020年底,城市化率将提高17.49%,城市化率将达到45%,预计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将达到2.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建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贯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要求


1)《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促进废弃建筑材料的大规模发展。促进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废路面材料等散装固体废物的生产。在散装固体废物产量大、堆积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高掺量的新型废弃建筑材料产品。促进废玻璃、玻璃纤维、陶瓷、复合材料、碎石、石粉的回收利用,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废弃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2)建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共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研究利用新型墙体隧道窑共同处置建筑垃圾、污泥、污泥等。开展赤泥、铬渣等大宗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开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副产石膏、矿渣、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发基于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绿色生态低碳水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机制砂等产品的工业废物消耗能力,逐步增加固体废物消耗品种。在生产绿色建筑材料、农作物秸秆等农残留物和废木制品的基础上,开发生物质建筑材料。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继续促进循环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产业体系,促进企业、园区、产业、区域间联系的共生协同利用,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围绕尾矿、废石、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冶金粉尘泥、红泥、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推广若干先进适用技术设备,促进深度资源利用。进一步推进承德、朔州、贵阳等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选择基础、潜力、产业集聚、示范效果明显的区域,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强体制机制和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打造完整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探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实施京津冀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调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多个跨省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示范区。


项目建设正式在相关政策要求下,通过铸造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砖、荷兰砖项目,可以更好地促进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更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2、项目建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建设经济循环区,加强产业链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整合产业链,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生产服务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消化和利用铸造废砂资源进行回收和建设“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和“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主体思路清昕,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3.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十三五”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和快速增长。建材行业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深远影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紧迫要求“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增长空间。未来五年,国内投资比例将下降,增长将放缓,但总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城市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项目、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高速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建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品种、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的推广也促进了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方向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抗震减灾、防火保温、舒适环保等新功能,减少了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能源和生态环境的限制日益加强,迫使建材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随着资源节约和环保社会的加快,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建材行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多重限制,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总排放,迫切要求建材行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


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区域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


综上所述,这个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间接经济效益巨大,对改善义安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我国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认识越来越高,对建筑业安全、经济、舒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绿色建筑诞生的情况下,新的建筑材料也出现在历史时刻,新的建筑材料包括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饰材料。


1.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现状


从我国现代建筑的工程造价可以看出,建筑材料成本占总建筑成本的50%%左右,建筑材料的质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风格的变化和建筑功能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完成了新的变化,一般可以概括为新墙体材料、新防水密封材料、新保温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四类。


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在材质上和功能的划分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装饰性材料、保温性材料、幕墙材料、密封材料以及防水材料等;从材质上划分:可分为水泥材料、玻璃材料、木材、钢材、塑料以及其他各种辅助五金、非金属材料等。当前使用的新型材料有多种,如:墙体材料中的砖块、保温材料中的矿棉板和玻璃棉、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装饰材料以及新型RPC混凝土等。


如今,保温材料与节能减排措施相结合,逐步完善,逐步进入绿色建筑,防水材料脱离了传统的简单防水理念,逐步形成了产品规格和等级的防水体系;在装饰材料方面,已细化为幕墙材料、墙纸、地板、天花板等不同属性,充分反映了材料的多样性。


2、新型建筑材料的影响意义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使其强度增加、重量减轻、节能、功能更强大、更符合中国“基本国策。”在相关性能研究方面,新型建筑材料大大提高了机械性能、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生产原材料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技术和新技术。


3.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建筑中使用的墙体材料较多,包括粘土空心砖、粘土砖、非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质板材。目前,建筑墙体多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塑料材料和轻质墙体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提高建筑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温、隔音和安全性能。与传统的墙体建筑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质地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防水性好、隔音效果明显、加工方便等特点。它不仅可以减轻建筑材料的重量,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和能耗。


4发新型建筑材料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将在生态智能方面取得突破,尽量减少水污染、化学污染、噪声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同时,新型建筑材料还将结合现代智能家居和高科技计算机智能应用系统,调整建筑智能舒适性,使建筑材料更符合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


此外,在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同时,要综合考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消耗。在性能、使用、功能、安全舒适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协调现代建筑高档、配套、标准化发展,整合微电子技术和高科技生产技术,实现新建筑材料的监管和改进,使建筑材料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生存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建筑水平的快速提高,新材料的研发势在必行。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水平,还可以更大地保证环境和卫生。


2.2 我国水泥砖行业发展分析


水泥砖生产线可以回收废弃的建筑材料生产资源,如生活垃圾焚烧渣、建筑垃圾、尾矿残渣、粉煤灰、钢渣、陶器残渣、煤矸石等,各种废弃资源也是水泥砖生产线原材料来源的保证。与传统的烧结砖相比,水泥砖从传统的烧结技术到振动压力,不仅提高了砖制品的质量,而且保护了环境资源,而且积极响应了中国政府提出的资源回收计划。银马水泥砖生产线产品的强度和密度均优于同类砖制品,根据其优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设项目。如:城市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河岸护坡建设、景观建设、古建筑修复等。


目前,全国海绵城市30个试点城市全部启动。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城乡改造和基础道路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水泥砖,市场空间大。


2.3 我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分析


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是指从各种废物(包括固体废物、废水(液体)、废气等)中回收的再加工活动为新原材料的再加工活动。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是探索资源潜力、建设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循环经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有效措施。社会各界普遍更加重视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行业地位日益突出。


2014年,我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销售收入3675亿元,同比增长10亿元.03%;2015年达到3706亿元,同比增长1元.5%。


预计2017年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140亿元,未来五年(2017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18%,2021年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262亿元。


2.4 项目产品营销策略


2.4.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强大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整合产品预售、销售、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亲密、优质的服务;确保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回答商品问题,户购买无忧无虑的标准。


3、销售人员推广:公司将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安排下,选择充分了解产品、熟练经营、专业扎实、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团队,有效推广公司产品,使公司产品逐步深入公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广:公司将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组织认可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其渠道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快速被公众认可。


5、网络营销:公司将采用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营销网站,向消费者展示公司开发、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结合网络营销和实体销售,为客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4.2 推广措施


1、建立高标准企业、高标准管理企业、高标准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达到国家优秀企业标准。


2、设立专项营销资金,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做好宣传服务,维护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议、传册、网络宣传等方式开发新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打造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5、探索和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法,引导客户在各种情况下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训全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大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了解技术,擅长营销,融合客户”营销人才。


略……

                       

信息物流配送交易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