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园区规划

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的简单介绍

07-06
日前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中共盐城市委、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为要,决定先行启动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积极打造融入全省、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主阵地、南北合作新标杆,在融合发展方面创造经验、争当示范。现就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建设产业基地有利于打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推动跨行政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主城向海发展、向南发展,推进盐丰一体化,提升主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市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发挥南北合作共建优势,深化与南京及苏州、常州等其他省内城市联系,提升各类政策和发展资源对接争取能力,加快融入省内全域一体化;有利于发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上海资源,学习借鉴上海理念、制度、标准以及经验做法,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创新体系,更好地承接上海“五个中心”溢出功能,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一体融合发展;有利于以上海为平台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加快集聚更多全球高端发展资源,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和东亚“小循环”的重要窗口。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级上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先进产业,努力在高端智能制造、离岸科创研发、生态经济融合等方面做出特色,加快将产业基地建设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二)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盐城空间开发战略布局为依据,坚持产业基地空间规划与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相配套,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基地实施计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逐步构建产业质态优化和城市功能融合的发展空间。——市级统筹,协同共建。加强市级层面对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要素保障,以产业基地为统领,以各板块为开发建设主体,明确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共商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成本分担、利益分配等,充分调动各方推进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坚持创新发展,理顺产业基地管理体制,创新产业基地运营模式,强化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管理架构,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更多国有平台积极参与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提升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三、规划引领(三)空间布局。产业基地范围包括伍佑街道、便仓镇、刘庄镇、大丰经济开发区、常州盐城工业园区,以及科城街道、新丰镇、大中街道部分区域,总面积约427平方公里。按照“核心示范带动、片区互动融合”的原则,围绕打造长三角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空间,重点布局“一轴、两核、三组团、四园区”。“一轴”即盐丰快速通道和通港大道组成的发展轴。突出沿“轴”周边区域特色,通过交通通道串联,形成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两核”即盐城主城的南海未来城和大丰副城的常州盐城工业园区及大丰经济开发区,南海未来城作为科创之核,打造科技创新、商务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融合发展的中心区域。常州盐城工业园区及大丰经济开发区作为智造之核,打造高端制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慧服务融合发展的中心区域。“三组团”即以便仓镇科教组团、刘庄镇物流组团、新丰镇文旅组团为支撑的城市功能性组团,推动形成内容丰富、互动融合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四园区”即辐射带动大丰高新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和大丰港经济区(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发展轴沿线重要产业园区。(四)发展目标。“一年出形象”。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一轴、两核、三组团、四园区”发展框架基本拉开,盐丰快速通道、通榆河区域生态廊道、斗龙港文旅提升等重大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常盐工业园新拓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具备承载重大项目落户条件,南海未来城环湖科创带全面开工,伍佑珠溪古镇正式开街。新丰文旅组团、刘庄物流组团加快推进,便仓科教组团启动建设。“三年大变样”。产业基地整体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组团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两核”能级位势明显提升,常盐工业园新拓区项目加速导入,产业特色明显;南海未来城环湖科创带初步成型,成为全市科创引擎;新丰文旅组团、刘庄物流组团提质增效,便仓科教组团初步建成。产业基地城市功能、交通网络、公共设施趋于完善,高端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地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集聚长三角地区资源要素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大丰高新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苏盐合作园区和大丰港经济区(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形成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五年见成效”。全面形成高端制造、科教创新、旅游度假、现代物流高度融合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常盐工业园建成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和全省南北联动产业合作样板区;南海未来城环湖科创带成为全市“科创之核”;新丰文旅、便仓科教、刘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充分显现。产业基地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实现产业更协调、交通更顺畅、合作更广泛、机制更科学、生态更优美,成为全省南北合作新标杆,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四、产业发展(五)构建产业体系。产业基地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一体化推进龙头企业、配套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加强长三角元素导入,高标准构建深度融入长三角的“2+2+4”产业体系,协同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依托大丰经济开发区,发挥已形成的整机及相配套产业优势,面向长三角主攻轴承、电控、法兰、齿轮箱、碳纤维叶片材料等缺链延链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常盐工业园和大丰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常州、苏州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优势产业辐射转移,聚焦智能硬件,立足细分领域产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智能硬件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潜力产业。高端智能装备依托常盐工业园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完善上中游产业环节,大力引进智能制造产业链补链强链企业,推进传统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升级,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构建极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依托大丰经济开发区,瞄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突破“大三电”、“小三电”等关键环节项目,引进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头部企业,引导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电动化配套转型。集聚发展科教创新、生态文旅、现代物流、都市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科教创新主要依托南海未来城、便仓镇,南海未来城重点对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南京江北新区、常州大学城,构建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打造全市“科创之核”;便仓镇重点承接市区及长三角高等教育资源辐射转移,加速科教资源集聚。生态文旅重点依托新丰镇、南海未来城、伍佑街道及便仓镇,放大斗龙港生态组团、中华海棠园、伍佑古镇和便仓枯枝牡丹的生态文化优势,建成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长三角生态游憩首选地”。现代物流依托刘庄镇,发展生产资料仓储、运输、联运等物流服务,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区域性物流组团。都市休闲主要依托南海未来城,按照“高端引领、品牌集聚”导向,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消费、时尚休闲等细分产业。(六)优化产业布局。产业基地按照“核心示范带动、片区互动融合”的原则,加快构建与产业基地创新体系匹配的“两核、三组团”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先进制造、科教创新、旅游度假、现代物流高度融合、组团发展,辐射带动大丰高新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和大丰港经济开发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常盐工业园,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电子信息、智慧服务为支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跨区域深度融合,打造区域产业联动合作样板区。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产业经济、城市服务、生态宜居等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推动常盐工业园和大丰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长三角地标性、高能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南海未来城,加快建设南海未来城核心区、伍佑珠溪古镇、未来乡村、长三角康养示范启动区四片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产城融合标杆地、品质生活首选地。布局“实验室+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科创雨林,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跨区域深度融合,为产业基地提供科创赋能支撑。特色化推动未来之城和文化古镇跨界融合,构建“新城古镇”交相辉映的城市格局。刘庄组团,依托盐城大丰站、大丰港铁路支线、通榆河、204国道等交通节点和通道,发挥铁路货运站、客运站枢纽作用,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区域物流枢纽,推动商贸物流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新丰组团,利用荷兰花海、梅花湾、大小龙岛等生态资源,推进传统风貌特色老镇区活化与提升,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建设面向长三角的高端康养和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便仓组团,主动承接市区教育资源溢出,做好盐城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异地搬迁的规划建设工作。同时,打响枯枝牡丹特色品牌,挖掘串场河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都市休闲与田园农旅融合发展。五、政策支持(七)实行产业政策倾斜。积极推动高端制造、科教创新、旅游度假、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向产业基地转移布局,符合相关条件的优质项目可优先享受市级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建设离岸创新创业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支持经开区、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基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八)支持项目招引。支持产业基地发挥合作资源优势,采取“总部+基地”“特色基金+特色产业”等跨界协同、联合招商等模式,加大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引导产业升级转移。鼓励产业基地各区团抱团招商、合作招商,对全市各板块招引落户产业基地内的项目或产业基地各片区之间相互招引的项目,所形成的相关经济指标考核实行双算。产业基地内招商引资项目可同时享受市和各区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一事项不重复享受。积极争取将落户产业基地内的重大项目纳入省、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重点支持。(九)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基地用地服务保障,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腾挪项目用地空间。对产业基地内的省重大项目用地、省级立项的基础设施项目,按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对产业基地内列入市“两重一实”项目所需建设用地指标,由市级层面统筹保障。(十)加大约束性指标保障力度。加大对产业基地能耗、排放等指标支持力度,对产业基地发展所需的指标按照市、区共担的原则“戴帽”下达。对产业基地重大项目所需相关指标,在全市总量中调剂保障,确保项目顺利落户。其中,产业基地发展和重大项目所需的排放指标应首先在区域内进行平衡。在符合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前提下,对产业基地内落户的平均能耗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能耗总量中增量部分优先予以保障。(十一)引导金融财政扶持。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产业基地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先支持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和财政PPP等要求的项目建设。支持市属国有平台与各区属投资平台开展投融资合作,拓宽产业基地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基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用足用好市企业上市激励政策,加强培训辅导,推动产业基地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建立产业基地财政共同投入机制,市区两级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基地投资开发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十二)发挥人才资源作用。大力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对产业基地内领军人才在购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产业基地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对引进的外籍高端人才,提供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十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基地交通一体化建设,开展产业基地交通通道研究,加快盐丰快速路、大丰港铁路支线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沪丰大道西延至204国道规划研究,做好东环路南延线位预控,打造刘庄区域性物流枢纽,全面构建产业基地内通外达交通运输体系。支持市属和区属国有平台通过EPC+F等模式参与产业基地内基础设施、工业地产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十四)强化向上对接争取。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态收集产业基地发展需求,进一步密切我市与省级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积极争取省级部门在用地指标计划、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产业基地特殊政策扶持。支持产业基地相关具体政策另行制定细则予以明确。六、体制机制(十五)建立组织架构。采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的“三层次”管理模式。市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产业基地开发建设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和重要事项。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明确的工作任务,做好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对接工作,负责研究编排产业基地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解决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规划设计、产业发展、开发建设、资金保障等5个工作组,承担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日常工作。(十六)加强市区联动。在领导小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市区两级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协同做好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各板块及园区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构,推进工作落实,积极做好产业基地内所辖区域征收(搬迁)安置、工业企业搬迁以及开发建设等工作。市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强化指导、靠前服务,研究具体政策措施,统筹做好规划、用地、排放、能耗、融资、能源等要素保障工作,具体做好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备案、交通通道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科教资源布点、商业设施布点、康养文旅打造以及资金平衡统筹等工作。(十七)建立例会制度。建立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每两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开发建设重大问题;每月召开一次办公室工作例会,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确定事项,通报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开发建设具体工作问题;各工作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组例会,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布置落实工作任务。(十八)建立督查推进制度。建立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工作督查通报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产业基地开发建设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实行月通报、季督查、年点评制度,督查结果以适当形式通报。各工作组建立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对产业基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及领导交办事项加强跟踪指导,督促工作落实。(十九)完善考核评价。建立产业基地开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区及园区的开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推进及项目服务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力争做到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转作风,以考核树导向,全面提升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工作水平。

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来源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中共盐城市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

组稿:赵新立

编辑:韩昕栩 蔡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