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园区规划

关于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信息

07-02

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陈永华创办的衡陈制药(效果图)

初听不识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远看,白大褂难掩陈永华的儒雅风范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近看,唇红齿白,精神抖擞,看上去不到半百;与其交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达州鹤龄医院院长、达州市衡陈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经一番了解方知,陈永华1954年出生,谁敢相信他能够创新应用矛盾辩证法?谁敢相信他在深入研究矛盾辩证法后,著成了七部应用哲学专著?又有谁敢相信他能够创立“第三医学”?

陈永华的主业是中医,主攻肝病,为什么要潜心40多年研究哲学、著书立说呢?陈永华娓娓道来:“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人类道路和自然的系统反思,是美好的、有意义的生活向导,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为什么要用40年时间,应用矛盾辩证法去研究“第三医学”?陈永华认为:中医创始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从宏观上认识人体和疾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第一医学;西医从微观上认识人体和疾病,将医学推向了新阶段,是第二医学。它们均闪烁着科学的光辉,但同时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中医科学与西医科学,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人体和疾病,目的是一样的,将中西医统一,建立新的“第三医学”体系,服务于人势在必行。用矛盾辩证法研究“第三医学”,其目的是让模糊的东西清晰,让深奥的东西简明,提升对自然科学社会化的整体认识,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达州鹤龄医院院长、达州市衡陈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华 龚其明 摄

阳光活力少年 立下鸿鹄之志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提到“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它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陈永华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如痴如醉,不遗余力汲取古人的智慧。探其渊薮,得益于大巴山南麓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达川区麻柳镇这片神奇而多情的土地。

达川区麻柳镇,因沿河两岸麻柳树高大茂密而得名,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公路铁路纵横,交通十分方便;明月江横穿东西,两岸物阜民丰,是国家战略发展高地“万达开”示范区中心地带,“方大达钢”将在此地投巨资建设新兴工业基地。这里水绕山环,沃野千里,坦坦数万亩良田,号称川东小粮仓。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古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屯兵麻柳镇“罗顶寨”一带训练,垦荒造田,大兴水利;更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麻柳镇的“白云寺”住过的传说,相传曾题诗“一片白云横碧落,山奇水秀来仙鹤;金彪号吼玉龙吟,此日谪仙成殿阁”;今有“万宝寨”麻柳中学润育万千学子,从这里走出去的硕士、博士无数;民间书法名士唐高模,书法朝圣,有羲之遗风。

1954年,陈永华就出生在达川区麻柳镇冯家坝村5组的“大兴庙”坎脚下的陈家大院子,距麻柳场镇不到两公里。

陈永华出生在“亦农亦商”之家,爷爷从小就懂得经商之道,9岁时便挑上酒篓子走村串户帮人家卖散酒,后来又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作坊酿酒,田间地头的农事也是行家里手。但他很节俭,十几年下来有了不少积蓄,挣下了160石谷子的田地。

他爷爷年轻时走南闯北,在频繁的生意往来中学会了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对中国极其热爱,生下五个兄弟,分别取名陈方忠、陈方国、陈方有、陈方胜、陈方利,寓意“中国有胜利”。陈永华的父亲取名陈方忠,陈方忠的“中”字,加了一个“心”字,意为对中国不但要热爱,而且还要忠诚。陈永华取名“永华”,意为“永远光耀中华”,也承载了爷爷的梦想。

奶奶谢瑞珍勤劳,善施舍,深得乡邻好评;父亲陈方忠,毕业于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供职于原达县地区新达水泵厂职工医院;母亲何大碧,典型的东方女性,勤劳、朴实、真诚、善待他人。他家是方圆几十里让人羡慕的和谐幸福之家。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陈永华的少年岁月在极其艰难的生活中磨砺。孩童时的陈永华,放牛、割草、上山拾柴,跟各家的小孩子没多大区别,但他有一样特别让人佩服,那就是坚持。陈永华老家后面山上有一座庙叫“大兴庙”,闻名十里八乡,少年时代他常和小伙伴们到庙里去玩。听大人们诵经念佛,坚持是他最大的特点,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耳濡目染传统孝善文化。大树掩隐,两棵高百米、七八个人牵手才能围抱的大黄葛树屹立在庙宇的正殿之前,高大的黄葛树旁有一口深井,一年四季泉水甘甜清澈,赶场归来的人们总忘不了在大黄葛树下的青石板上歇凉,摆龙门阵、拉家常。小小年纪的陈永华从大人们吟诵的经书中感受中华儒家文化,懂得了很多道理,在幼小的心灵播种下“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基因。他常常助人为乐,用竹筒在深井里打来凉水,给赶场歇凉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送上一碗凉水,长辈们常夸他勤快有礼貌,将来肯定有出息。陈永华每每听到这些夸奖,心里乐滋滋的。

挎着小书包,欢快上学堂。上学多是“两头黑”,早上天麻麻亮从老家赶到大滩乡,晚上天黑尽了才回家,遇到刮风下雨天起得更早,回得更晩。就算是冬天,踩着结冰的道路哔哔着响,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唱着歌儿。

那是一个特别崇尚英雄的年代,焦裕禄、雷锋、黄继光、邱少云、南京路上好八连、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人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人人都梦想成为英雄。工业学大庆,要学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农业学大寨,要学陈永贵战天斗地改变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山窝,学郭凤莲“铁姑娘队战天斗地,改造家乡落后面貌”的精神。陈永华组织少先队员、青年积极分子,义务为生产队积肥、种试验田,还参加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英雄事迹的激励,奶奶、母亲的忠厚和仁慈,父亲的儒雅、耿直、严教,像涓涓清泉滋润着他,鸿鹄之志便在他心中坚定了起来。1966年陈永华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麻柳中学。

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衡陈制药厂(在建) 龚其明 摄

追梦奋进起航 炼就钢铁意志

1966年,陈永华考入麻柳中学初69级。他白天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认真攻读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课本,好多次奶奶从梦中醒来,发现孙子还在埋头读书。奶奶知道孙子爱学习,总是千方百计做好后勤保障。夏天的深夜蚊子多,奶奶把早已准备好晒干的苦蒿草点燃,驱赶蚊虫;冬天的深夜,没有火烤,奶奶把早已缝合好的烂棉裤做条绑腿围在孙子的腿上,驱走严寒。那时的孩子生活清苦,哪有什么课外书可读,捆面的报纸、书纸,只要印有字的,陈永华见什么读什么。

爷爷知道孙子爱读书,三天一赶场,场场不缺席,最爱光顾的是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1968年准备过春节,爷爷赶场准备买点年货,路过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时发现有一大盒线装古书要卖,爷爷一翻,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和一本厚厚的《康熙字典》,这不是“四书五经”吗?这不是孙子一直想要的书吗?爷爷舍不得过年时为自己和奶奶添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些瓜子、糖果、鞭炮、窗花、门神之类的喜庆玩意儿,硬是咬牙花钱把这套书买了回来,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孙子。陈永华如获至宝,夜夜挑灯夜读,看不懂的就查字典,一字一句,一本又一本,像饿极了的孩子遇到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一样,好想一次吃个够。他每读一本书要做好几大本笔记,时不时还要写点心得体会。从那以后,陈永华满口的之乎者也,随着知识的积累,悟出的道理也越来越深刻。

1969年,陈永华初中毕业,回到了家乡务农。陈永华所在的冯家坝村五队,是出门就爬坡、年年灾情多的丘陵之地。这里背靠二崖大山,崖高千尺,满山红骨子石,土地贫瘠,草木不生,崖下是出了名的“水打坡”。方圆二三百亩土地是六七十度的陡峭坡地,一遇下暴雨,农作物连同泥土一起被冲走,天一晴,一幅地道的陕北景象,沟沟壑壑,沙丘山峦。

风雨雕刻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也像一位巨匠无时无刻地雕琢着他心中的塑像。陈永华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劳动着,生活着,学习着。这期间,陈永华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自然辩证法》《孙子兵法》《黄帝内经》《中药学》《中医方剂学》等书,通过学习,他的眼界渐渐开阔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陈永华的手掌变得四四方方的,稚嫩的双手长出了老茧,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伸不太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就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看起来就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脚掌厚而宽,五根脚趾向内弯曲,走路时紧紧地扣在地上,一步一个深深的印记。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陈永华仰望梦想、砥砺前行,他发誓要把自己锻炼成有作为的新一代。

走出去海阔天空 学回来用之不竭

吃不饱肚子才是最大的问题。“人挪活,树挪死,火挪熄。”农村有智慧的老年人常用这句话来鼓励孩子们走出去见世面。

陈永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萌生了走出去的想法。以给生产队搞副业的方式,每月给生产队交30块钱的副业款,1971年他来到达县城拜师学裁缝手艺。那个衣服靠手工做的年代,裁缝是个很吃香的职业,特别是换季、过年的时候,做衣服的人特别多,一年拉伸算下来,每个月的收入比在农村一年还挣得多,家里很满意。父母很高兴,陈永华终于过上了隔三岔五有白米饭有肉吃的日子。

尽管收入高,生活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1973年,陈永华向父亲提出学医,父亲当时虽很不理解,但犟不过他,最终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1973年1月,陈永华拜父亲的好友达县人民医院的李家辉为师学中医。那个年代,公立医院的医师是不能吸收社会上的人做徒弟的,李家辉便送给了陈永华成都中医学院的一套教材。陈永华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决心要把这套书读懂读透。那时紧挨新达厂的仙鹤路河滩没有路,杂草丛生,他每天三更睡五更起,来到州河岸边的仙鹤路,来回背诵,走出了一条不长杂草的路来。约10个月的时间,他硬是把这套教材背了下来。仙鹤路是他获得中医知识的摇篮,后来他把自己的医院取名为“鹤龄医院”,也是对那段艰辛而又踏实生活的铭记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要做父亲一样的人,要做父亲一样受尊重的人。父亲陈方忠,1959年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达县地区锅炉厂工作,后又调到达县地区新达水泵厂职工医院当医生。扎实的科班功底,又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父亲成了出名的中、西医都会的好医生。

陈方忠尽管走出了农村,但时刻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谁家有个生疮害病、头痛脑热的,他永远都是一副热心肠,帮了老家生产队不少的忙,特别是治病救人方面。1970年秋天,曹心坤在为大队修公路时不慎被石头砸断了腿落下残疾,妻子范中菊就是老家生产队的一个普通农妇,一家人生活因丈夫的伤残过得非常艰难。可范中菊偏偏又患上了胃溃疡,痛得要死。陈方忠帮忙找车,一路陪同,送到50多里开外的达县地区人民医院,找熟人开刀做手术,还垫了不少医药费,手术后还在他新达厂的家里休养了一个星期才被送回家。像这样的忙,在乡里乡亲当中算是家常便饭,父亲陈方忠被乡亲们奉为大好人、大善人。那个年代,农村很不富裕,要吃上一顿肉也得逢年过节,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到老家,这家请那家迎,倍受尊重,杀鸡宰鸭,像过年似的,要是不去,乡亲们可不给好脸色看。

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上加难。1973年11月底,应乡亲们的再三邀请,陈永华结束了学医生涯,回到老家在村里当上了赤脚医生。老家的赤脚医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谁家有个病痛,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深更半夜只要有人带个口信,挎着药箱,翻山越岭,陈永华都要及时赶到。为提高自己的中医技术,他又拜达县麻柳著名老中医刘方洋为师。刘方洋可是了不起的中医大师,曾在达县地区中医学校当教授,学生、徒弟遍天下,医治好的患者成千上万,在全国中医界颇有名气。在刘方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陈永华系统学习中医,从《伤寒论》《温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中获得营养,医疗技术迅速提高。

1975年,正值农村大战“红五月”,抢收抢种,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达县新胜乡长石板村谭家9岁的女儿小琼发高烧,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无好转,病情越来越重。谭父听乡亲们说,麻柳冯家坝村大兴庙坎脚的赤脚医生陈永华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两口子立马背着奄奄一息的女儿赶到陈永华家。当时患者全身浮肿,脸色苍白,全身冷汗,经诊断为“胆道蛔虫、急性胃肠炎、肠炎”,中医诊断为“伤寒、厥阴病”。陈永华采用中医的“乌梅丸”方剂,另配“冬眠灵”,又心急火燎地同病人家属一道上街抓药。先注射“冬眠灵”,再温服中药,将病人安顿在堂屋之中。第二天一早,天才麻麻亮,谭父来到陈永华家中高兴地说;他女儿当天深夜醒过来了,泻下三堆蛔虫,烧也退了,肿也消了,居然还吃了三碗稀饭。陈永华随其父到他家进一步诊断治疗,开了三副“香砂养胃丸”,一个月就康复了。谭家非常感激,硬要将喂了两年多的母鸡送给陈永华。“你家小女子的身体虚弱,拿回去给小女子补一补,她身体健康了,比我吃‘龙肉’都开心啰!”陈永华面对病人家属,总是那样体贴入微。

1976年过年,住在大兴庙旁的老郑,人称“饭桶儿”(吃得多的意思)。国家供应的救济粮、盐腌肉下来了,团年那一顿吃了两斤多盐腌肉、两斤多的干饭、两大碗汤圆,到正月初一下午肚子胀得要破了似的,走路都不敢走重了,打的全是糊臭嗝,非常难闻。没办法了,他找到陈永华看病,陈永华一眼就看出“你这是吃多了,消化不良造成的。”于是找了个偏方,泡上一碗水一喝,晚上肚子一泄,第二天早上健步如飞。土方法解决了大问题!

1977年10月,生产队的李贵才参加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被砸伤大出血。陈永华一听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工地,李贵才紧紧拉住陈永华的手说:“华儿兄弟,你是医生,你要救救我呀!”大家三步并着两步走,将李贵才火速送到达县麻柳镇医院抢救,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更坚定了陈永华学好医术的信念。

引滔滔明月江水,灌溉百万亩农田。1976年11月,麻柳区所辖的麻柳乡、东兴乡、檀木乡、红星乡、大滩乡、葫芦乡,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修建明月江引水渠。“明月江引水渠”号称达县历史上的“红旗渠”,从明月江源头拦河筑坝,悬崖峭壁上开山凿洞修渠,当年投入民工上万人,陈永华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修渠大军。陈永华到了工地后,才晓得每个民工每月只有5角钱的医药费,可是,工地受伤的民工较多。在陈永华的建议下,麻柳民兵连医务室办起了中草药室,上山采集中草药,制成中草药丸剂,大大节省了医疗费开支。陈永华所在的麻柳民兵连医务室被评为“明月江引水渠工程指挥部先进单位”。

1977年底,陈永华的命运再一次发生了转折,他被以“亦工亦农”形式招入达县地区新达水泵厂。

祸从天降志更坚 战胜病魔永向前

正当陈永华风发正茂,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天有不测风云。1978年1月,陈永华突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手脚无力,行走艰难,经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格淋巴利综合症”。思想上的压力、精神上的折磨、行动上的不便,压得陈永华喘不过气来,刚叩响的幸福之门瞬间关上了,这时的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即使翅膀折断了,心也要飞翔。病中的他,时常暗下决心:不能这么颓废,不然这一生就完了,哪怕是拄着拐杖也要好好活下去,还要活得有模有样。陈永华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经过反复思索,他给自己定下了两大目标:第一,研究哲学,探寻新的哲学体系;第二,研究中医学,创新中医学,建立新的医学体系。

新的目标,新的起点,面对两大目标,陈永华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思路。

第一要加强学习,哲学医学同时并进。进一步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并涉猎一些马列主义原著。当年麻柳来了一位老牌大学生,看到陈永华这种亡命的学习劲头,与朋友说,“陈永华在病中还这样坚持学习,研究高深的哲学和医学,是很了不起的。”陈永华笑而未答。在研究哲学的同时,他用矛盾辩证法,对中西医理论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要加强锻炼,坚持服药,力争康复。陈永华每天早上5至7点钟学习,7至8点钟锻炼,上午上班,下午同友人谈天论地,晚上再看书两个小时,还要自我按摩,每天坚持服三次药,通过四年的治疗,他的身体在1981年彻底康复了。

第三要坚持实践,创新理论。陈永华说,我要永远感谢新达厂党委、新达厂全体职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新达厂给了他生活空间和工作平台。在生病期间,他每天给职工看半天病,但工资全额照发。他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给新达厂职工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深得领导和职工好评。

新达水泵厂的原党委书记姓崔,听说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等良医,于是找到陈永华看他的老毛病。崔书记是达县地区工业战线上的风云人物,50多岁却患上了肺气肿,胸闷、气急、咳嗽、咳痰,上二楼都十分艰难,洗脸、刷牙、系鞋带、穿衣、说话,甚至静坐时也感气急,每天咳好几次,每次要咳100多声,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医院求医无数,收效甚微。陈永华观其颜、听其声、看其行,诊断其是久咳伤胳,气止血淤,于是采用活血化淤之法,自拟一处方,每天一剂药,一天喝三次,仅一个星期,咳嗽基本缓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变化,按照这个药方,崔书记适时调整剂量,连续服药五年,肺气肿从未复发过。

陈永华病好后,经新达厂党委研究,决定将他从临时医生转为正式医生,并逐步晋升为医师、主治医师、副院长、院长。为了研究方便,陈永华在2000年辞去公职,创办“鹤龄医院”。

与病魔抗争四年多,能治好自己的病,用陈永华的话说,就是运用了哲学和中医的辩证关系,是哲学思想帮了自己的大忙。自己疾病的成功治愈,再一次检验了哲学和中医是互为促进的。

四十春秋著书立说 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陈永华海量阅读中外哲学名著,查阅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把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以及国外马克思的《资本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汉密尔顿等人著的《联邦党人文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名著翻阅上百遍,领会其思想精髄。他的的读书笔记就写了上千本,书稿堆了好几大柜子。

陈永华始终忠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立下的两大目标,一是创新应用矛盾辩证法,二是创立“第三医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指导人类生活的根本,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抽象的、高度的、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理论浩如烟海,哲学书籍汗牛充栋,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无法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如何创立一个能够有效地、清晰地指导人们的生活的哲学成了陈永华的主要课题。

哲学首先是认识世界,然后是指导生活,根据这个原理,陈永华创新应用矛盾辩证法。陈永华认为,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由矛盾组成,矛盾是由物质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物质的表现形式,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总称,是世界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力量源泉。他认为《矛盾辩证法》由两大内容组成:第一,认识八方,指用概念、要素、机理、特点、规律、辩证法、论证、判断反映矛盾现实;第二,矛盾三元,指矛盾由矛盾主体、矛盾关系、矛盾实践三大元素组成。矛盾主体,指客观事物,是矛盾三元的核心,由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中立矛盾、普通矛盾、特殊矛盾组成;矛盾关系,指与矛盾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一切因素所形成的联系。关系普遍存在,世界离开了关系,世界不成立,只有关系的存在,世界才成立。矛盾实践,指客观事物有目的的活动,矛盾实践存在六大活动:其一,矛盾判断;其二,矛盾目的;其三,矛盾方略;其四,矛盾实施;其五,矛盾新矛盾;其六,矛盾新文明。《矛盾辩证法》将复杂世界清晰化、系统化、层次化,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发展变化整个活动全过程,并能够被一般人接受和运用。

陈永华认为:中医科学从宏观上认识人体和疾病,西医科学从微观上认识人体和疾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认识人体和疾病,但目的是一样的——康复疾病。如何吸取中医、西医之长,克服中医、西医之短,是陈永华的主要研究课题。通过反复探索和研究,确定了以中医科学为灵魂,西医科学为基础,临床实践为依托,以肝病为突破口的研究战略,通过40年的研究,创立了“第三医学”。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陈永华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最终捧出了自己的硕果——著成《世界论》《认识论》《战略论》《经营论》《经济论》《科社论》《科共论》七部书,并于2018年7月由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到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理论,一步步验证检验,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陈永华运用所研究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了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陈永华运用哲学思想去研究市场经济,去验证实践,买了几处废旧仓库搁置起来。有人说,陈永华是个傻瓜,白花花的银子拿去买些废旧仓库,是喂蚊子还是喂老鼠,很不被人理解。可陈永华用发展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义无反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电商市场迅速崛起,仓储市场进一步繁荣,库房紧俏,又因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催生城市迅猛扩展,购买的废旧仓库因拆迁一下子活了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陈永华带来了财富,并为陈永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为使更多的人易读、易懂、易掌握,陈永华拟对已公开出版的7部哲学系列专著,进行再次修改、补充、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他再次投入巨大精力,浓缩成《陈永华矛盾辩证法应用哲学》易读本,让人们阅读、应用更简便,更好地指导人们的事业和生活。

学裁缝是为了美化人们的外表,研究哲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当医生是为了促进人们的健康。陈永华,三管齐下,让人的外表、思想、健康从外到内美起来。

走进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以及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创新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科学规划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布局,必将全面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质量优先,因地制宜;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区域统筹,共享共赢”的原则,通过实施中药材生态种植工程、中药现代化集群发展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工程、中药流通体系完善工程、中药材质量标准建设工程,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带动、六极赋能、全域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80亿元的发展目标,切实提升达州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019年金秋,陈永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投资数千万元,选址达州市通川区魏兴工业园区,征地28亩,建设达州市衡陈药业制药厂,踏上了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1995年,陈永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他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听党话,跟党走,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17年成立鹤龄医院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为党旗添光彩,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民营医院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选择好的中药材,他深入大巴山深处检测土壤、气候;为建好药厂,选址、定点、规划,天天来回工地;为生产出好药,临床效果、实验数据做到精益求精。在陈永华的带领下,衡陈制药正昂首阔步,踏上了为百姓健康造福,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征程。

中医药产业链建设的这条路还很漫长,从种植到加工、从加工到生产、从临床到应用,特别是临床效果的验证,还急盼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怀和扶持。

随着衡陈制药厂的建成,陈永华拟建设千人、万人、十万人、百万人肝病患者大数据库,用临床进一步验证效果,用科学的态度服务于每一个肝病患者,推进《第三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应用。

陈永华告诉我们,衡陈制药产研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即将封顶,制药设备、仪器也已下单采购,力争2022年投入使用,生产以“预防、治疗”肝病为主攻方向的中医丸剂药品;以“肝病”为突破口,建设以达州为中心基地的临床、科研、医药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链雏形正在形成。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永华吿诉笔者:“将以《矛盾辩证法》思想为总指导,再用10年时间完成正在研写的17本哲学专著;用20年时间全面推出《第三医学》;用20年时间将鹤龄医院建设成临床、科研、医药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集团。”我们期待着他的17部哲学专著尽快出版,《第三医学》尽快面世,造福千秋万代,服务人民大众。

握手相别时,我们非常好奇,都67岁的人了,为什么看上去和三四十岁的壮年差不多?“要做的事情很多,岁月特别优待我。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陈永华简单的回答,折射出他精彩的智慧人生。

□何南观 曹成权 胡明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