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政策

包含合肥高新区规划2020-2030的词条

11-19

合肥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发布!构建新空间格局!引进省内外名校2-3所!建设都市级商圈!

重磅!

合肥高新区发布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建设都市级商圈合肥高新区规划2020-2030,高标准建设王咀湖公园、中央商务区和环湖科研总部集群合肥高新区规划2020-2030

打造“城市会客厅”

围绕柏堰湖国际化社区建设

加快老工业厂区收储合肥高新区规划2020-2030,完善国际酒店

商业综合体等高端配套合肥高新区规划2020-2030,形成区级商业中心

战略定位

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

享誉国际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把握全球创新趋势,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等战略布局,建设“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打造高密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系统布局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攻关平台,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原创性成果,全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目标愿景

“十四五”期间,合肥高新区发展规模将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25年,GDP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合肥高新区将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3大千亿级产业,健康经济产业也将达到五百亿级,高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不低于15%。

教育事业

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公平而有质量,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集团化等多种模式,原则按照“1+3”(1所优质初中+3所优质小学),集中资源全力建设天乐片区、示范区片区、兴园片区、方兴大道以西片区、柏堰湖片区“五大片区”教育板块,加快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北师大高新实验学校等建设,提升合肥六中高新中学、梦园小学等教育集团办学质量。

完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优化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校一特”模式。推动质量立校、教研立校,配强教研和督学队伍。创建“一校一品”,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升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化品质。建设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和学前教育“双普”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园区新增教育机构数24家、总数达到84家,引进省内外名校2-3所。

文体事业

建设特色文创街区。围绕特色文化产业,布局集创意办公、文创展示、公共阅读、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创街区。

融合工业文化与现代元素改造柏堰湖东侧老工业厂房,打造老工业厂房文创街区。

拓展王咀湖生态公园休闲运动功能,打造运动及商业休闲街区。

挖掘江淮运河高新区段三国文化资源和历史记忆,打造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

扩大动漫基地文化产品影响力,培育建设电商直播基地,突出网红打卡效应,打造二次元街区。

依托创新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双创服务街区。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构建“12531”空间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一心、两轴、五区、三组团、一新区”的“12531”空间格局。

图1 “一心、两轴、五区、三组团、一新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合肥<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新区</a>规划2020-2030

“一山、一河、两湖、六廊、多园”景观格局

合肥<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新区</a>规划2020-2030

“一心”,即围绕王咀湖打造城市科技创新中心,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级为基础,重点布局国家实验室、一流高校、科技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功能,引领全市“创新高地”建设。

“两轴”即培育望江西路科创发展轴,聚集科创发展要素,建设优美天际线,塑造科创城市形象;培育方兴大道开放合作轴,加强与新桥科创示范区、合肥经开区、滨湖新区的联动,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融入区域开放合作新格局。

“五区”,即五个功能园区,依托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

优化建成区城市功能和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以中德国际创新园、侨梦苑等开放平台为引领,对接空港、蜀山电商园,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推动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打造绿色智造样板区;加快新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经济活力区。

“三组团”,即三个AI生态小镇组团,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依托江淮运河生态带,提供智能化生产生活空间和高品质综合配套,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和研发地标。

“一新区”,即高新区新片区,位于小庙镇长江西路、江淮运河以南的空间连片拓展区域。

加快新片区规划建设。

积极承接“量子中心”、“科大硅谷”总体部署,新片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拉框架、五年见效果”的发展目标,布局一批未来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创新街区、未来技术转化基地、未来技术场景试验区和产业基地,打造智慧型、创新型、生态型的“未来科技城”。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江淮运河两岸规划整体衔接,高标准编制未来科技城战略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按照要素功能集成、人城境业融合的原则,加快建设与新型产业社区匹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土地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新机制,创新成片开发投融资建设运营模式。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发展趋势,突破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引领区、数字经济示范区、健康经济活力区、碳中和产业先导区等新型产业生态圈,形成承载国家使命、塑造发展优势的未来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建设新型产业综合体。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长宁社区等新兴产业集聚区为主要空间载体,布局建设一批高端写字楼、研发楼宇、商务楼宇、大型城市综合体等楼宇型产业社区。选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较低的都市工业,开展制造业“上楼”,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立体生长”。加快创新产业园、明珠产业园等建设,配套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商业街区等硬件设施,打造专业细分、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

深化区域合作。

深化与蜀山区、肥西县合作共建,进一步改进合作体制机制,激发合作园区活力,推进柏堰科技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南岗科技园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继续支持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建设发展,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稳妥推进与长丰县、庐江县等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以市场化为导向、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合作园区模式,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城市规划

完善骨干路网。

加快建设将军岭路北段及高速立交、将军岭路南段跨运河段、轨道6号线蜀山南站P+R停车场、习友路下穿合安铁路及西延段、玉兰大道高速出入口、白莲岩路及高速立交、江淮大道等项目。

公共交通规划示意图

合肥<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新区</a>规划2020-2030

对外交通规划示意图

合肥<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新区</a>规划2020-2030

健全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56处、泊位9720个。结合轨道站点设置公共停车场8处、泊位1823个。加强停车位及静态交通项目建设,建设新能源充电综合体、王咀湖北侧停车场、天乐公园停车场。

完善公共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中运量公交及优质常规公交为主体,定制公交(班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等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公交专用道(三横为长江西路、望江西路和明珠大道,三纵为长宁大道、玉兰大道和科学大道),结合轨道站点设置P+R换乘站。

建设都市级商圈。

聚焦服务半径延伸、服务功能提升和内部结构优化,加强商业设施布局,构建多层次消费供给空间。完善王咀湖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王咀湖公园、中央商务区和环湖科研总部集群,塑造标识性消费场景,建成区域中心商圈,打造“城市会客厅”。围绕柏堰湖国际化社区建设,加快老工业厂区收储,完善国际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高端配套,形成区级商业中心。提升改造砂之船奥莱、半边街、天通路精品商业街、红枫路青年街区,打造片区级特色消费节点。

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以及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要求,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将方兴大道以西、将军岭路以东、长江西路以南、铭传北路以北区域作为片区一,将方兴大道以西、将军岭路以东、长江西路以北区域作为片区二,将小蜀山东路以西、小蜀山西路以东、望江西路以南、习友路以北区域作为片区三,分区块开展土地征收,统筹安排用地项目并逐年推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有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打造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重要增长极。支持在柏堰湖周边等场所建设符合国家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等。

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对标国际先进做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核心要素,建设柏堰湖国际化社区和一批国际化街区,促进国际社区、国际街区建设与城市功能有效衔接等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