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书(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

03-16

水城国家<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项目书

航拍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8年12月30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六盘水迎来了一件喜事——

这一天,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誉称号。

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六盘水人的荣誉,也是贵州省的骄傲。因为,这是全市首家也是贵州省第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从这一天起,六盘水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一年半前,那个同样让人欣喜的日子——

2017年6月14日,当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赫然在列,这是贵州省首家获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园区。

“这是我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代表作,给咱六盘水长脸了。”市农委主任李明一语道出了关心六盘水现代农业发展人们的心声。

从获准创建到正式认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六盘水就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国字号”荣誉收入囊中,究竟有何奥秘?地处贵州省西部腹地,喀斯特地貌突出,耕地破碎,土地贫瘠,在这种先天优势和后天条件都不占上风的情况下,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缘何突围而出,破茧成蝶,创造了辉煌?

主导产业为“基”

着力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选准主导产业是六盘水农业走出小天地,步入快车道的主因。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位于水城县米箩镇,多样的气候、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了猕猴桃、茶叶等作物生长的绝佳之地,并孕育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品质与风味。

近年来,六盘水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把建设喀斯特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坚持走好山地特色生态产业路的选择。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其中包括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打造。六盘水抢抓机遇,审时度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着力在水城县米箩镇等周边适宜地区打造以猕猴桃、茶叶等为主打的农业产业园。

经过几年的奋斗,产业园占地面积已达443.29平方公里,覆盖水城县5个乡(镇)23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5.16万人,涵盖现有的3个园区、11个市场、5个研发中心,具有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功能齐全,布局统筹合理的产业完整体系,是水城县现代农业核心区域。截至2018年,产业基地建设总规模达18.18万亩,其中猕猴桃基地14.8万亩、茶叶3.2万亩,建成了“中国醉美百里猕猴桃谷”。特色发展路径清晰可见,规模化效应日渐显现,2018年园区猕猴桃产量达1.29万吨,为开展猕猴桃等精深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生态绿色为“旗”

着力走好品牌培育之路

园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将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方面面。园区以生态绿色为旗帜,以“三品一标”为载体,建立了猕猴桃标准群,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向国家标准委备案的地方标准。同时,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打响保卫战,开展了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减量化行动,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特产品“泉涌”发展为产业推进、品牌成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好,成为园区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见证。

目前,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产业园绿色特质更加突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85%,建成有机肥厂1座,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肥代替化肥成效显著;秸秆全部回收进有机肥厂,实现循环利用;实施绿色防控15.8万亩,32家企业接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8家企业获ISO9001认证和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比例达97.78%;先后荣获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绿色生态已成为猕猴桃产业最抢眼的标签。

由于质量上乘,品质可靠,以猕猴桃为原料的猕猴桃酒获得FDA认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在这之前只有贵州茅台酒获此殊荣。2018年同根同梦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上,“凉都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斩获全球华商2017年最具竞争力品牌奖,“凉都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及红心猕猴桃果酒成为指定用果、用酒。2018年9月,350吨“凉都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出口俄罗斯,成为贵州省出口俄罗斯“第一金果”。

产业融合为“要”

着力挖掘农业多种功能

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的思路,园区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展农业发展空间,挖掘农业休闲、旅游、康养等多种功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借助人们消费不断升级的机遇,顺应市场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潮流,园区在生产前端不断从规模、质量、品质发力的同时,逐步向加工、物流、销售的领域延展,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密切了利益链。

聚焦现代生产要素,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立了面向生产、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集聚和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实行了产业园首席专家制,明确每个产业园有1名首席专家定点指导,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生产+加工+科技”的交叉融合,不断延伸了产业链条。猕猴桃酒、猕猴桃果汁、猕猴桃果脯等加工产品纷纷上市,市场口碑反响不俗。为完善配套服务,已建成气调保鲜库(冷库)14座,库容达2.6万吨,引进选果设备2条,配备冷链物流车14辆;建成果酒加工厂1座、果汁加工厂1座,年产能达13万吨,加工产值达24.1亿元。

通过农商融合拓展营销渠道,建成线下交易市场12.7万平方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二线城市建成品牌店30个;建成线上水城猕猴桃电子商务中心,培育电商企业24家。产品销往加拿大、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猕猴桃成为贵航航空水果配餐,实现了“跨洋”“上天”。

推进农旅融合丰富产业形态,建成集猕猴桃产业观光带、猕猴桃科技博览园、“三变”改革展示中心、“三变”培训中心、巴朗庄园、半方塘旅游度假区等为一体的猕猴桃特色小镇,农旅融合业态进一步丰富,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不断撬动农业消费提档升级。

联农带农为“本”

着力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俄戛村村民王顺友算起今年的丰收账时,仍然喜不自胜。“我家一共有5亩地,以前就是种玉米和洋芋,年收入不到2500元。现在全部入股到基地种猕猴桃,还签了20年的合同,前五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每年可获3000元。之后每五年按收益情况,分红还会递增。”王顺友说,除了土地入股,他还跟着公司猕猴桃种植专家学习技术,通过技术入股参与到猕猴桃基地管理,年保底工资就有2.4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因为猕猴桃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像王顺友这样因为依靠产业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还有很多。近年来,园区大力推行“三变”机制,创新利用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培育“农民股东”。农民不仅获得了股金、薪金等多重收入,还因为股东身份真正将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形成了“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同进退、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

通过强化利益联结,产业园共有2709户贫困户10340名贫困人口享受财政扶贫资金量化股份分红,户均年分红收入在1000元至2500元不等;共有1420户4493名贫困人口通过“脱贫贷”入股,年实现分红达1335.72万元;共有3.32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0.56万户)以土地入股猕猴桃产业,实现保底分红(预分红、收益分红)12068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1695万元;农户在基地务工实现收入15230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入4472万元。

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成功创建,是六盘水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个“火车头”的引领下,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的蓝图已经绘就,一幅秀美的凉都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