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梁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29

定西市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2018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审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园。该园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按照马铃薯产业园、种薯繁育区、精深加工区、综合物流区“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规划产业园范围为香泉、巉口、凤翔、鲁家沟、高峰5个乡镇68个村面积114.8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辐射安定区19个乡镇306个村,总流域面积545.81万亩。产业园内建立了“原原种—原种—一级种”梯次扩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总结推广了“脱毒良种+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4+X”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使产业园标准化技术覆盖率100%,产业园主导产业覆盖率达60%以上。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标准化基地60万亩以上。园内加工企业11家,建成马铃薯及其制品生产线43条,年可加工马铃薯7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34亿元以上。

2021年,市南·安定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南·安定“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2021年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的要求,将市南、安定共同打造提升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东西部协作共同发展、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总投入资金6252万元,其中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1940万元,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硬化园内产业道路18.72公里,新建水肥一体化项目1个,新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处。该项目的投资建设,使产业园内生产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将有极大提升,马铃薯产量将有极大提高,为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每年召开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提升了知名度和地方品牌。

国家<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基础设施提升(梁山县<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突出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联动”

构建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

一是推良种,提高单产。实施种薯产业升级工程,培育壮大爱兰、凯凯、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百泉等种薯企业19家,形成6.5亿粒的优质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的62%、50%和29%。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2021年建成原种基地4.2万亩以上、一级种基地40万亩以上,构建“温室生产原原种、基地扩繁原种、田间应用一级种”的梯级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植环节脱毒种薯全覆盖,2021年亩产达到1.9吨、增幅6%。

二是建基地,稳定规模。依托种薯、加工龙头企业,将标准化基地建设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复耕休耕、撂荒地整治相结合,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和“脱毒良种+黑膜覆盖+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防控”的“五统一”标准化技术,打破乡镇、村社界限,每年建立集中连片的种薯、鲜薯、加工薯标准化种植基地60万亩以上,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稳定在80万亩以上。

三是育主体,利益联结。坚持把以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采取“培育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方式,扶持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416个,按照种植有良种、生产有基地、耕作有机械、销售有订单、仓储有设施的“五有”标准,培育壮大117个、规范提升204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20个、市区级8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发挥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组织联动作用,引导合作社与企业、农户每年签订订单协议50万亩以上,推广优良种薯,促进组织化生产,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马铃薯产业联合体。

国家<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基础设施提升(梁山县<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是强龙头,精深加工。以主食化、工业化、鲜食化为方向,培育发展蓝天、鼎盛、薯香园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7家、区级1家,建成精淀粉生产线11条35.5万吨、全粉生产线1条1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8条8万吨,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产品、主食化系列食品为主,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化加工产业体系,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2020年共加工鲜薯80万吨、生产马铃薯制品14万吨。

五是抓仓储,调控市场。支持种薯、加工龙头企业在厂区、生产基地周边配建标准化恒温储藏库,扶持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建设贮藏窖,形成了良种薯、加工薯、商品薯分级贮藏体系,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88万吨,实现了旺吞淡吐、均衡供应、调控市场、保值增值。发挥仓储设施的“中转站”作用,依托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和经销协会,采取“仓前仓后配套、线上线下融合、农超农校对接”方式,建立京东特色馆、淘宝特产馆、“腾云微选”等电商平台,与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大型终端市场建立稳定营销关系,并向连锁超市及学校、企业食堂等特定消费群体拓展。2020年共外销鲜薯70万吨,精淀粉、全粉及其制品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

坚持品质、标准、品牌“三位一体”

构建马铃薯产业全过程标准体系

一是加强品质管控。把产品的高品质生产作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为方向,强化农产品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组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从种子、农药、化肥入手,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认证马铃薯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21个,“三品一标”面积105万亩;将146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做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二是健全标准体系。紧盯马铃薯种植、加工、贮藏、销售环节,引导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依托爱兰薯业种薯繁育重点实验室、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制定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繁育技术规程》甘肃省地方标准成功发布,雾培法、椰糠基质等原原种繁育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依托蓝天、薯香园、圣大方舟等加工龙头企业研发平台,制定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85项,参与制订的《食用变性淀粉》国家标准打破了我国高端变性淀粉无标可依的现状;扶持各类经营主体改造仓储设施,推广运用气调储存养护、低温养护等先进技术和管护标准,提升科学化仓储能力;建成中国(定西)马铃薯大数据中心,完善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销售平台,形成产品包装、分拣、集散、检测于一体的标准化配套服务功能,构建马铃薯产业全过程标准体系,成功创建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

三是强化品牌培育。建立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认证、包装标识、质量追溯全过程信用体系,“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地域品牌培育,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定西马铃薯”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优质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擦亮叫响“中国薯都”名片;“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登记《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培育品牌,注册了“新大坪”“福景堂”“爱兰”“陇上绿莹”等10多个知名商标,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