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产业规划

广西为什么错过了承接珠三角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最佳时机? | 论道网荐读

08-25

本文尝试回答三个问题,珠三角腾笼换鸟是怎么一回事、广西东融的得与失、广西东融“三困”。内含社长到广西北海、梧州调研所感,字数为5073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珠三角“腾龙换鸟”之痛90年代中后期,随着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珠三角一些“三来一补”制造业陆续出现了向外迁移。2008年,广东启动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由此,珠三角开始出现了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浪潮。这一时期的“腾笼换鸟”并非市场行为的结果,而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

对广东来说,一是希望将低端产业、落后产能“赶出”珠三角,腾出来的空间,用于发展高端产业。二是不希望珠三角淘汰的低端产业外流至省外,而是向粤东西北转移。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2008年—2015年,共有7万多家企业被淘汰出局,当然这个可能还只是非常保守的数字,实际可能不止这些。从转移出去的产业类型上,陶瓷、电镀、纺织服装、皮革鞋业等出现了全产业链向外转移。“腾笼换鸟”让珠三角的产业逐步迈向高端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人为的“揠苗助长”对企业和城市的发展适得其反。每个城市都片面追求高科技产业,但现实中哪来那么多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需要技术积累,都是从低端产业成长而来。在历经数年的“腾笼换鸟”之后,珠三角一些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困境,深圳出现了制造业大量外迁;东莞在2009-2013年经济跌入了谷底,好在有深圳产业外溢,近年东莞的经济重新恢复了活力。而中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把自己的制造业苗子拔了,笼是腾出来不少,但新鸟没飞进来,经济一蹶不振。同为广东“四小虎”,中山与东莞的差距为什么越拉越大?今天,珠三角各城市都在反思"腾笼换鸟"之痛,严防产业空心化。深圳制定了严守30%工业用地红线,深刻吸取香港产业“空心化”“房地产化”的教训。东莞、佛山咬定制造业之都,每个城市都强调要在保住工业底线,重振实体经济。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产业转移是经济现象,并非政府所能左右的。我想说的是,过去,珠三角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基本逻辑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新技术不断更新,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再把需要淘汰的落后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然而,今天产业转移的路径已经发生变化,高端技术遭受西方封锁打压,再向上升级需要时间。珠三角无论是基础研究、文化底蕴还是科教实力都弱于长三角,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香港事件),极容易遭受冲击。从独角兽企业上榜的数量来看,珠三角已大幅落后于长三角,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珠三角经济活力在下降。而低端产业受国际政治环境因素开始大规模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转移。加上疫情之下,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向外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因而,珠三角再次出现产业大规模转移现象很可能不会再有。

广西东融的“得与失”

很多人说,广西不愿意对接广东,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广西就开启了东融的步伐。2004年广西主政者提出了“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思路,与今天广西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战略如出一辙。当年广西率庞大的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谋划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在广东实施“腾笼换鸟”的前夜,广西在梧州召开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积极谋划承接珠三角产业。2007年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在梧州市举行2010年,覆盖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四市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2012年,两广省级合作平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建设。可以说,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上,广西反应最快、与广东走的最近,但取得的成效却最不理想。湖南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11年设立,但在2013年承接到产业转移项目(1293个)和到位内资金(1528亿)上就超过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今,湖南稳扎稳打,将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为湘西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广西已经很少被提及,很多人甚至已不知道它的存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的发展也不理想,截止今年6月,累计注册企业515家,投产企业只有43家,注册和投产企业数量还不及湖南郴州经开区多。更令人不解的是,广西东融的“桥头堡”梧州在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停滞不前。同一时期,湘南的郴州、永州、衡阳三市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却在不断壮大。为什么广西东融成效不佳?两个问题值得反思,一个是广西在发展战略摇摆不定,总是把握不住时机。主要表现在广西既想做好“沿海”文章,又想做足“沿江”的文章。这种矛盾心理让广西顾此失彼,东融的决心和力度打了折扣。以广西的财力也根本支撑不起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的战略。此外,在东融上,广西也是多线作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没搞好。如今又主推贺州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和玉林“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这种“猴子捡西瓜”式的心态让广西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第二、广西低估了公路和普铁的作用。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普铁的运量大,既能运人又能载货;而高铁只能载人,对拉动物流、工业发展作用有限。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广西交通投入的重点主要在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和高铁建设上,对陆路交通的发展缺少相应成体系的布局。这一时期,兼顾货运功能的柳广铁路迟迟未能开建、对接广东的高速公路屈指可数,境内的国道、省道更是破烂不堪。相比之下,广西高铁、内河航运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广西高铁通车总里程一度高居全国第一,西江通航能力仅次于长江。广西优先发展高铁和内河航运对于经济发展却起了反向作用。广西工业基础薄弱,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以后,大宗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向珠三角输送,为下游企业做配套。此外,南广、贵广、南昆高铁通车后,桂西北、桂东南人口外流进一步加剧。如果说两广合作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莫过于粤桂扶贫协作了。广东多年无私的支持和援助,为广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

当下东融“三困”

怎么融?广西亡羊补牢,单方面开建柳广铁路、南深高铁广西段,加大通往广东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然而,广东段都还停留在“纸上规划”阶段,工程何时上马、何时通车仍是个问题。产业合作上,两广共建省级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发展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广西片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广东片区无论是征地、道路建设都非常滞后。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五方面23条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广西片区已落实16条,而广东片区只落实了11条。从入驻企业数量来看,截止2018年11月(在公开资料能查到的最新数据)试验区入驻重点企业达到350家,其中广西片区291家;新注册企业219家,其中广西片区215家。目前,东融似乎只是广西“一头热”,广东的热情并不高。并且,广东很可能不跟你广西玩了。广东当前的战略重心在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今年4月广东出台支持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意见,全力扶持湛江崛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从广东在湛江重点布局看广西沿海的发展困局》在此背景下,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已提上日程,随着广东战略方向的调整和海南加快建设自贸港,粤琼合作必定会进一步升温,届时粤桂合作又将何去何从?二、凭什么融?接前文所讲,为什么珠三角的产业更倾向于转向湖南、江西,而不是广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珠三角经商的湘赣籍企业家众多。他们对家乡有情怀,在外功成名就了,希望回家乡做点事情,荣归故里。以大湾区龙头城市深圳为例,在深湘赣两省籍企业家群体不仅规模大,还创办了许多知名的企业。相比之下,广西籍企业家群体要小很多,我在深圳,听到最多的商会是潮汕商会、湖南商会、江西商会,但极少听到广西商会。另据第三方平台贝壳发布的数据,广西人在大湾区购房的比例也远低于湘赣两省,这一定程度折射出高收入人群也偏少。深圳部分湘赣籍企业家回乡投资汇总对于非本地籍企业家,如果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投资,他们一定会考量营商环境、产业配套、物流、人力成本、市场潜力等各方面条件。其中,营商环境是最大因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显示,广西的营商环境在全国31省中处在最低等级。

我没对广西营商环境做过深度调研,但我问过一些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老板,为什么更愿意去湖南江西设厂,而不是广西?很多人回答说对广西比较陌生,对湖南江西更为了解,在湖南江西设厂,既可以兼顾本地市场,还能北上打开全国市场。偏技术类的企业,在湘赣两地设厂,也更容易招聘到相应的人才。三、能融多久?去年“湾企入桂”签约项目金额超万亿,乍一看,好像广西招商引资成果非常不错,但先别高兴的太早。项目签约完后、还要经历资金到位、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几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会黄掉一批项目。此外,这些项目投产后,能在广西停留多久?有多少能够扎根,又有多少真正能为当地创造出GDP、贡献税收?是非常值得考究的。正所谓,当初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2010年制造业代工巨头富士康与南宁签约,声称要助力南宁打造世界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10年过去了,南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还没突破800亿,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也不过1000亿出头。与南宁同年签约富士康的郑州,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超5000亿,全市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现在,南宁官方已经很少宣传富士康了,反而开始捧起了瑞声科技。无独有偶,年初我到北海旅游调研,当地人告诉我某科电子进驻北海已经十余年了,当初说能为北海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但是我看这里面的工人可能还不到1千人。随后,他指着旁边的一大片地,你看到的这些地都是某科的,占地非常大,号称北海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我回来查了一下资料得知,某科是深圳企业,在全国多个城市有投资,其中长沙项目总投资240亿,占地约1200亩;郑州项目总投资400亿,占地1000多亩。然而,某科在北海投资为540亿,产业用地就达到1万亩。这究竟是在发展产业还是在圈地?另外,我在梧州某县调研还看到,“猴子掰玉米”,捡一个掉一个的承接产业现象,正在这里上演。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也是东融的最前沿,这些年承接了不少广东陶瓷厂、纺织厂过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些被珠三角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梧州却被当成了“宝”。走访中,当地人带我参观了一个工业区,说这里面有很多陶瓷厂都是从广东搬过来的,以前最热闹时,有几百家企业,现在冷冷清清,倒闭了不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几公里外的地方,看到当地正在兴建另一个转移产业的园区,挖掘机轰轰作响,热火朝天。据我观察,所谓广东转移过来的企业,很多只是把几条生产线或生产基地部分转移过来而已,研发、总部、销售市场仍然放在珠三角。这些“外来和尚”对当地并没有归属感,不可能形成持续性投资,一旦土地、劳动力、环保等生产成本水涨船高时,人家说撤离就撤离。那么,又是什么吸引他们过来广西投资?一个是招工比较容易,用工成本相对低一些;最重要的是当地出台了诱惑力的优惠政策。广西有着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税收政策,这几年又大力东融,邻近广东的几个城市都出台不少优惠政策。诸如,标准厂房补贴、总部企业认定奖励、厂房包装修,头三年免租金,后三年减半;税前三年全免,后三年退60%等招商手段层出不穷。

这种血拼式的政策,让企业得到了“便宜”的同时,也无形中扭曲了市场信号,加剧了各县市之间的财力比拼。如果东融引进来的这些产业不能及时投产,形成良性的贡献,对当地将会是个“灾难”。

外地和尚和本土企业孰轻孰重?

广西对接大湾区,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生产力靠拢是非常必要的。但关键是融什么?对标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学习大湾区先进的理念才是广西应该融入的精髓。这几年,广西东融的成果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过来投资的上市公司、大企业较少。二是全产业链转移过来的并不多;三是转移过来的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居多。

招商引资思路仍然停留在“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阶段上,大湾区淘汰什么产业,广西就去接什么,其结果反而会拉大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土优势产业发展广西的投入却不够,湖南、江西已形成极具规模的本土龙头产业集群。云南、贵州也都在把传统优势产业发扬光大,而广西的优势产业却不断的走下坡路,这是非常值得深思。此外,单纯依靠承接产业转移是很难实现长远发展的。早些年天津滨海新区依托央企投资,经济一时风光无限,如今潮水褪去,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知名企业,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相比之下,广西立足自身,培育本土明星企业,强龙头,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培育适合本地特点新的经济增长点,辅以招商引资,补链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在《坐拥西部出海口,GDP却被云南历史性超越,广西到底落后在哪?》文中说过广西粉业大有可为。今年大大到广西视察,肯定了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的发展样板。2020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超110亿元,带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到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无不涵盖其中。

像粉业这样的特色产业,广西还有很多,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罢了。关于广西有关产业发展,且看下篇分析。

来源 | 城市情报社延伸阅读南宁,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他承担着怎样的国家定位?| 论道网荐读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全国垫底,看广西落后的真实原因 | 论道网荐读为何广东都在加紧对接海南自贸港,广西却无动于衷?| 论道网荐读从落后到逆袭,云南、贵州翻身仗的背后:广西学什么?| 论道网荐读广西为什么要走“强首府”?广西今天的处境很像当年的四川!| 论道网荐读广西:一个假的“南方沿海省份” | 论道网荐读一个全国百强县都没有,广西何时实现零突破?| 论道网荐读

end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