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动态

园区的护城河在哪儿?

11-03

03.11.2021

正文字数:314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寻找园区的稳行密码...

今天,园区在线(ID:YQZXGZH)和大家聊聊「护城河」。

关于护城河,股神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护城河理论:企业通过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保护自己长期抵抗住竞争对手的进攻,并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

换句话说,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拥有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优势。

不过,护城河只是一个定性概念,护城河究竟有多长、有多宽,每个人理解也不一样。直到2009年,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帕特·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将企业的护城河分成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四种类型,受到市面上的普遍认可。

1、无形资产:企业通过品牌、专利、商标、行业牌照等创造竞争优势;

2、转换成本:用户放弃你的产品或服务,去使用另一种产品/服务,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3、网络效应:随着用户人数增加,你的产品/服务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4、成本优势: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产品/服务。

而每一家企业,想要活的久一点,活的舒服一点,都需要去挖自己的护城河。

那么,园区的护城河在哪儿?

正文:

第一个问题,怎么理解园区的护城河?

回顾我国园区的发展历程,在行业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竞争,几家企业/园区凭借垄断地位便可轻松获取高额利润。但当所有人都发现这是门好生意,便有大批竞争者涌入,行业利润水平因此被大幅压缩。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园区可以常年保持高收益,它就必定拥有某种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家园区就有可能存在护城河。

另外,在笔者寻找园区护城河的时候,也发现了几个陷阱,虽然这些特质非常优秀、也给园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些特质却很难成为园区赖以生存的护城河。

1、招商运营能力不能成为护城河

「招商运营能力是园区的护城河」,这句话听起来颇有道理,却经不起推敲。

招商运营强弱与否,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很多园区标榜自己的招商运营能力有多强,当政府在隔壁建一个大园区,挂上国家级牌子,再请市委领导挂个名,你的园区立马歇菜;更何况,招商运营是基于人来实现的,但人与园区的关系却并不稳固,假设整个团队被挖走,重新再招来一批新人,这种能力是否还依然存在?

2、企业绝对规模不能成为护城河

园区行业从不缺少大企业,但大企业并不等于护城河。这两年产业地产商、大型房企因债务危机轰然倒下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当一个庞然大物向下倾倒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它急速下坠。反倒一些规模不大的专业化园区,却能在垂直领域长期占据龙头地位。

3、建筑水平很难成为护城河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如果园区建筑品质非常高,设计、用料、工艺远远高于周边竞争者,则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护城河,但这种溢价也不会特别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不断入市,这一优势将被逐渐蚕食。

4、良好的政商关系不一定成为护城河

好的政商关系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正苗红的中字头或国资背景园区,它们在政府关系处理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确定性比较高,无论是拿地还是融资,相对于一般的本土企业都有明显的护城河;至于那些所谓有「本土保护」,或自称「地头蛇」、「关系户」的民营园区,他们和政府的关系其实并不稳定。原因嘛,不言自明。

至于那些朝令夕改的房租减免政策、含糊其辞的园区平台、难以量化的营商环境,则更难成为园区的护城河。

所以,园区真正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

根据多尔西的四条护城河理论,我们继续寻找。

第一条,无形资产

在园区在线(ID:YQZXGZH)看来,园区最主要的无形资产有三个:一是「品牌」,二是「牌照」、三是「(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

品牌是一个园区的核心能力。什么样的开发商能从政府手里拿到好项目、从银行融到钱?什么园区能让客户心甘情愿地入驻并支付溢价(虽然溢价幅度有限)?这一定是一个在政府和企业心中有影响力的园区。

有这种特点的园区,在招商引资时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同时企业也会自发介绍其他朋友入园,达到以商招商的效果;而当园区寻求异地扩张时,也能在与政府的谈判中要到更好的条件。

第二个无形资产是国家部委、省市颁发的各类牌照,比如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业者眼中就是金字招牌,企业进来以后,拿融资都要轻松一些;再比如那些「国家级XX产业园」,财政上有补贴,对企业而言也是强力背书,连国家都认定过了,企业还不放心吗?

第三个无形资产是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这类政策是国家给予的,比如霍尔果斯经开区的税收政策,企业只能在你这里享受到,换个地方都不行,当园区享受这种专项政策时,招引企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但话说回来,这类政策有个致命缺陷——它是由国家赋予,但国家也可以随时把它收回,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第二条、转换成本

如果两家早餐店相隔不远,你只要多走100米路便可以省下2块钱,说明转换成本是非常低的。

但企业搬迁则要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包括员工的离职、原有市场和客户的流失、对新环境要重新适应等等。

那么哪些因素是企业优先考虑?在园区在线(ID:YQZXGZH)看来,园区的高转换成本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地段」,我们常说:「产业地产,地段为王」,地段对一个园区太重要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好地段意味着优势资源,而优势资源对人才、资金、产业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同时,核心地段成熟的商业配套、浓厚的商务氛围、便捷的生活条件、发达的交通路网等,都是企业难以割舍的要素。

二是「产业配套」,趋利避害是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选择,单打独斗就意味着企业将独自面临来自市场、供应商、生产商等各方的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出于生存的考虑,企业往往会选择加入大的产业链而获得保险性。但有一点要注意,产业配套并不等同于产业生态,在产业链中,企业间是以流程化的方式合作,而非从中诞生新的东西。

第三是针对特定行业研发的「管理系统」,互联网是转换成本最高的行业之一,当一家企业开始使用某种软件,通常就会沿用下去,而随着数据的积累,客户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强,如果用户想要变更,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比如物流园区的货运交易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就属于此一类。

第三条、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其特点是随着规模的增加,市场会变得更有价值,

在园区行业,网络效应也可以解释为「产业生态」。

在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中,该领域相关的生产要素、企业集群、创新机构、服务主体等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一家企业入园,它可以在园区内迅速找到所有研发、创新、生产所需要的政、产、学、研、金等关键要素;同时,一家企业还会再吸引自己的关联 / 配套企业入园,由此推进生态滚雪球式成长。

反之,一些没有网络效应的产业园,如一些大型的综合型园区,即便规模已经很大,也容易被竞争者以政策诱惑或低价策略挖走;而拥有成熟产业生态的园区很容易保持长期领先。

所以,持续占领市场,强化网络效应是第一要务。

第四条、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护城河是指那些长期、持续的价格优势,且短期内无法被竞争对手复制。(比如减租金、给政策,虽然也是降成本,但只要对手一发力,成本优势就可能瞬间消失)

在园区在线(ID:YQZXGZH)看来,园区有利的成本地位可来源于以下三点:

1、得天独厚的资源

比如,园区所在地锂矿资源丰富,就会更容易吸引到锂产品制造、电池制造相关企业;如果园区内有大型发电厂,那么高耗能的企业可能自发集聚而来,这就是资本的逐利性。

2、优越的区位

一个园区有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便很容易成为大宗商品中转站;再比如,饮料生产企业一般有一个运输半径,出于节省运输成本的考量,它们往往会在区域的中心附近选址。

3、成本控制能力

不同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招商运营能力,成本修炼能力是实实在在存在,且可以规模化复制的,园区的成本控制包括能源成本的科学管理、户型分割的利益最大化、装修的选择与价格控制等等,这一能力看似容易复制,实则需要很多年的经验积累与科学的管控体系才能形成。最后再把成本控制下来的费用反哺给企业,形成长期的低成本。

End

园区招商难,也可能是老板不够狠

12个问题,彻底学会科研用地

人无我有,你的园区为何缺乏卖点?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