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池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

01-22

10月11日白家池现代农业产业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会议召开白家池现代农业产业园,旨在动员村居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白家池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通起步区工作“最后一公里”。

起步区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白家池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城市与乡村一体建设、协同发展,治理模式加速转型。农村转变为城市社区,农民转变为市民,农业转型升级,以农业为主的起步区将快速向现代化转型。如何高效服从、服务城市建设,如何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好转型期间和转型后的治理工作等,对起步区308个村、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考验。

黄北村落顺势变社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未来起步区村居一部分将变为新社区,主要集中在大桥、崔寨两个街道,是未来的核心城区,将来主要发展城市经济。

位于当下起步区发展建设的主战场——崔寨组团的周孟村进入了“农村变社区”的发展阶段。在会上介绍,2019年5月该村启动征地拆迁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274户,7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了起步区建设发展。

群众“上楼”后怎样耕作?为解决拆迁后群众耕地耕种不便和土地撂荒问题,周孟村深入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逐步实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目标。“从生产生活方式入手,让大家更快地适应从村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宪华说。

大桥组团被定位为起步区城市副中心,未来将面临空间形态巨变,这一点从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便可见一斑。

鹊山东社区位于大桥街道黄河大坝沿线、鹊山两侧,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文化特色鲜明,周边有扁鹊墓、鹊山惨案纪念地、百年黄河铁路大桥、王士栋烈士纪念地等文物资源。

白家池<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星就出生在鹊山脚下、黄河岸边。据他介绍,该社区积极配合起步区和大桥街道,完成王士栋烈士纪念地改造、鹊山优化提升项目,编纂成书第一部村志,走好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的发展路径。他表示,社区未来会继续做好黄河岸边的生态保护,用好文化资源,也将良好的民风继续传承下去。

传统产业乘机促振兴

在新社区之外,起步区另一部分村居则将转为新农村,主要集中在孙耿、太平街道,定位为绿色发展基地,将来主要任务是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在起步区最北、徒骇河南岸,一个现有人口仅261人的小村便是太平街道的白家堰村。该村耕地面积605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富营介绍,该村聚焦产业振兴,打破过去的种植模式,引进的金银花、救心菜等中药材种植目前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下一步白家堰村将深入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进一步扩大金银花、救心菜、酿酒高粱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积极与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和上游企业对接,提升产业技术,深化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叫响白家堰村特色农业品牌,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目前该村已有金银花茶和金银花苏打水产品。

白家池<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

位于孙耿街道驻地西南6公里的于家村同样在农业转型升级上探索出独特的路子。

该村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2300亩,建立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目前8万余斤小麦原种调拨完毕,明年可培育小麦良种230万斤,预计能为村民增加收益60余万元。

“下一步计划引导着周边几个村建立更大的合作社,争取未来能让起步区30万亩基本农田都能用上于家村培育的良种。” 于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峰语气激动。

不仅如此,于家村还将利用自身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公园、党建文化广场、红色党史墙,建好红色阵地,同时发挥于家战役纪念馆等阵地作用,讲好红色故事。

白家池<a href=http://shiwuwuguihua.com/listinfo-9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现代农业产业园</a>

沿黄村民逢时“遇”市民

随着起步区建设发展加速,不少地方原有农村形态正向城市形态转变,经济形态也急剧转型,众多农民正逐步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可是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该如何向市民转变?

崔寨街道周孟村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孟宪华介绍,该村聚焦群众就业,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劳务公司+劳动力”运作模式,主动开发物业服务等就业岗位,同时积极与周边产业园区、企业沟通协调,为回迁群众就业牵线搭桥,让回迁群众能够就近就业。

村民向市民的转变离不开社区治理模式和服务机制的优化。周孟村建立起“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服务架构,实现党组织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方资源良性互动、有效融合。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保姆式、全天候服务。

为了让群众尽快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周孟村还建立“社区文化共同体”,开展“文明家园、你我共建”活动,将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等文明行为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宣传村民回迁生活中爱护环境、邻里和谐、好人善举等典型事例,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争做文明市民。

白家堰村、于家村则在增加群众收入、保障民生、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聚焦人才振兴,各自建立起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吸引人才回村参与家乡发展。于家村还开展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出彩人家”等评选活动,倡导树立文明新风。

头雁工程领航村居建设

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会上还印发了《关于实施“头雁领航”工程 夯实筑牢基层基础的实施意见》,将把“头雁领航”工程,打造成为“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

未来起步区将高度重视村居工作,把村居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健全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区分拆迁村、传统村、社区,分批次组织村居书记“走出去”,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学习他们在村庄发展、村庄治理、村改社区、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记者了解到,起步区还将借助即将启动的鹊华干部大讲堂,把先进典型“请过来”,用身边人、身边事,启迪村居干部思路。

起步区计划通过加强激励奖励,调动村居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健全完善村居书记考核奖励机制,运用好履职评估和支部星级评定结果,采取财政专项奖励、集体增收提成等方式,优化报酬发放梯次结构,拉开收入分配档次,确保优秀村居书记年度报酬显著提高,真正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起步区还将适时面向优秀村居书记,开展街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定向招聘工作,打通向上晋升通道,打破职业“天花板”。特别是对起步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村居书记,可纳入街道聘任制管理,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沥中 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