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先进制造业

【要闻】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急速扩大 ;全球制造业复苏被多重因素“卡脖子”;工信部敦促新能源车企提高产业集中度

09-15

1、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急速扩大

贸易规模 30 年来扩大了 85 倍、累计投资总额超过 3100 亿美元、合作建设了 20 余个经贸合作区……自 1991 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专家指出,30 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区域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合作典范和东亚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具体而言:(1)贸易规模快速壮大。据海关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 1991 年的 83.6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6852.8 亿美元,年均增长 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 3.4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 44.5 亿美元增至 3836.8 亿美元,年均增长 16.4%;进口由 39.1 亿美元增至 3016 亿美元,年均增长 16.5%。2020 年,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连续第 12 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 8 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39.2 亿美元,增长 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14.5%。(2)关税减让助企享惠。专家指出,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我国海关牵头与东盟完成原产地规则升级谈判并顺利实施。对外全面加强与东盟各国海关的沟通和协作,积极推进原产地电子联网;对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协定的关税减让政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中国企业享惠进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 3.3万亿元,年均增幅 27%;双方之间 90%以上的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共计减让税款3149 亿元。(3)跨境物流更加顺畅。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有效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双方跨境物流更加顺畅。海关总署数据,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从 2017 年的“渝桂新”1条线路拓展为 6 个方向常态化开行,开行频次由每周 1 列增至每天 10 列以上,已成为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 RCEP 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表示,中国愿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双方经贸伙伴关系迈上新的更高台阶。(来源:人民网)

2、全球制造业复苏被多重因素“卡脖子”

在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制造业复苏正在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失速。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始终存在,“疫情控不住,经济起不来”绝非危言耸听。东南亚等重要原材料供应和制造业加工基地的疫情加剧,各国刺激政策副作用凸显以及全球航运价格持续暴涨等,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复苏的“卡脖子”因素,全球制造业复苏面临的威胁剧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报告指出,8 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为55.7%,较上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环比下降,自 2021 年 3 月份以来,首次降至 56%以下。从不同区域看,亚洲和欧洲制造业 PMI 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美洲制造业 PMI 与上月持平,但整体水平低于二季度均值。此前,市场调研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东南亚多国 8 月份制造业 PMI 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当地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对全球供应链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疫情持续反复是当前全球制造业复苏放缓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仍在持续,给这些国家制造业恢复带来困难。相比而言,欧美制造业复苏情况要稍好一些,但增长势头出现停滞,超宽松政策的副作用愈加明显。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等国 8月份制造业 PMI 较上月均出现回落,美国制造业虽然短期内比较稳定,但较二季度的平均水平仍出现明显下降,恢复势头也在放缓。全球航运价格暴涨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国际航运业瓶颈问题突出,海运价格持续暴涨。总体而言,疫情仍是全球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复苏难题。(来源:中国经济网 )

3、工信部敦促新能源车企提高产业集中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 9 月 13 日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2021 年初,在工信部宣布 2022 年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商投资全面开放后,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进程将加快。工信部这次的发言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中国 8 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 17.8%,但 8 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跑赢大市,产销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产销量首次超过 30 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肖亚庆称:“要看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所以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避免分散。”随着国内资本争相进入新能源车赛道,这一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与此同时,相关政策部门对于新能源车整车生产资质(即准生证)的控制也趋于严格。这使得一些在多地投资的新能源车企业,无法拿到整车“出生证”,这使得他们开始在投资上处于观望状态。实际上,仅靠政策部门难以准确判断哪些新能源车企业能够成功,真正的检验恐怕还是要靠市场竞争。(来源:财经网)

4、欧洲电动化异军突起 中国锂电产业链走出去

欧洲是汽车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众多汽车巨头诞生于此,辉煌于世。2015 年的“柴油丑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和转折,百年历史的燃油车时代即将走向陨落。另一方面,汽车碳排放标准愈加严苛,欧洲电动化提速。今年 7 月,欧盟颁布气体减排立法— —减碳 55。按照该法案,到 2030 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 54%,同时欧盟提议从 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旨在加速向零排放的电动汽车转变。在此大趋势之下,欧洲极具代表性的车企——大众、宝马、戴姆勒“大象转身”,全面开启了电动化转型加速模式。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欧洲汽车制造商们的想法已发生深刻转变,正如今年 3 月,在大众汽车集团“Power Day”活动上,保时捷首席执行官 Oliver Blume所言“电池就是未来的内燃机”,他们正围绕电池这一产业链和新赛道深度构建,意欲重拾自身的话语权。(来源:集微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