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碳中和

【碳中和】油气田走向碳中和面临四大挑战

08-04
来源:中国石化报

挑战一:碳治理成本高

碳税及碳配额价格,以及碳市场的碳交易价格,这些将最终构成企业的运行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入实施,碳配额将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这将导致碳配额的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碳税也将成为一国管控碳排放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手段,无疑将使油气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但是,这些因素在增加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也将增加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成本承受能力各异,这将使相应国家或地区的油气企业在推动碳中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

挑战二:市场溢价高

当前,绿色发展和推动实现碳中和虽然已经达成共识,但无论是金融界还是实业界,乃至贸易商和最终消费者,还普遍缺乏承受碳中和产品市场溢价的意愿。碳中和产品与非碳中和产品在同一个市场竞价销售,在没有形成全球一致性的碳治理成本机制下,碳中和产品除了“绿色概念”,不具有实际的市场竞争优势,无疑将面临经济效益的挑战。

未来,能否使碳中和产品标签化,并获得相应的市场溢价,或者反过来,将非碳中和产品标签化,形成不利于其竞争的氛围,将对推动碳中和走向深入具有现实意义。

挑战三:碳信用额度紧张

碳信用额度是经过授权减排机构认证,企业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总量等方式减少的碳排放,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碳排放计量单位。无论是壳牌等国际公司的碳中和LNG,还是伦丁能源公司的碳中和油田,最终都是通过森林碳汇或购买碳信用额度的方式来实现。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能够发展森林碳汇的土地更为稀缺,且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比如,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但绿化覆盖率极高的尼泊尔,每年约产生200万吨的负碳排放。

如果整个油气行业,或是其他高碳排放的行业都将森林碳汇或购买碳信用额度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手段,那么土地是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且即使碳信用额度的价格再高,也难以满足全部的碳中和需求。同时,高昂的碳信用额度价格将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痛。

挑战四:认证科学性待考量

从现在的情况看,无论是壳牌等公司的碳中和LNG,还是伦丁能源公司的碳中和原油与碳中和油田,都声称进行了碳中和认证。但是,应认识到碳中和认证还属于新生事物。针对一般范畴内的产品和货物,《温室气体议定书》是国际上最常被引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口径,其针对一个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将全产业链条的排放量划分为三个范畴,但对每一个范畴的生产活动,以及其采取不同的工艺路线等具体生产方式,还没有普遍公认的碳排放量测定标准,而大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估算。

另外,从媒体公布的相关信息分析,时下热议的碳中和LNG、碳中和原油,以及碳中和油田,更多的只是实现了生产环节(Scope1)的碳中和,有的进一步涉及其生产所消耗能源的生产环节(Scope2),以及产品出厂后的运输环节(Scope3)等部分活动,但普遍没有涉及消费环节的碳中和。因此,当前人们谈及的碳中和无论在涵盖范围,还是在碳排放计量等方面,还没有科学一致的认证标准、方法和程序,当碳认证越来越普遍之后,哪家机构的认证最具有权威性,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第四届CO2捕集封存利用与碳中和论坛2021将于99-1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将探讨中国双碳政策与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析与预测,低成本且高效率的CO2捕集、浓缩和运输技术,CO2制甲醇、烯烃、芳烃、合成气、乙醇、汽油和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产品技术与示范进展,CCUS示范项目运行经验,CCUS全产业链项目规划,高碳排放企业与新建能源化工项目的碳中和配置方案等。

主题

1.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方案

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析与预测

3. 低成本且高效率的CO2捕集、浓缩和运输技术

4. CO2-EOR提高石油采收率示范经验与应用实践

5. CO2生产高价值化学品——甲醇、烯烃、芳烃、甲酸和合成气

6. CO2加氢生产液体燃料——乙醇、汽油或多碳醇

7. CO2制生物可降解塑料技术与项目进展

8. 新建CCUS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规划

9. 绿氢成本、技术、项目与CCUS耦合应用

10. 高碳排放企业的碳中和减排路径

11. 新建化工项目的碳中和配置方案

12. 工业参观与商务考察

如需购买报告或参加会议,敬请联系—< 中国高新产业规划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