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新区 > 高新区名单

德州高新区

07-16
德州高新区的前身是禹城高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省会济南的卫星城、鲁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南距济南60公里,北距北京450公里。德州高新区1999年启动建设,2002年成立,2014年7月2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完成更名。建区以来,德州高新区坚持“高、优、精、新”定位,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培植特色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园区规划面积68.15平方公里,现有入区企业386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是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山东省最佳投资园之一。

  1创新要素

德州高新区以打造“德州·中国生物谷”为目标,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实施“121”产业发展计划,即“一个聚焦、两个增强、一个加快”。

德州高新区(2)聚焦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德州高新区以保龄宝、龙力生物、禹王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特种功能制品、绿色能源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形成以生物制造为主导、以生物能源、生物医药为支撑,以生物材料、生物农业为辅助的生物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形成了“企业微循环、产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发展模式。在企业层面,福田药业公司与天津大学联合建立可再生资源利用实验室,实现木糖醇渣的四次开发利用,形成“玉米芯生产木糖醇→产生木糖醇渣→养殖食用菌、替代燃煤发电、生产乙醇→料渣还田”的闭合循环链。在产业层面,形成以保龄宝、龙力、福田为主体的功能糖产业循环,通过原料产品互供、副产品集中统一使用,实现资源、废物循环利用。通裕集团新园热电厂以功能糖企业废糖渣为原料,发电供热,满足区内企业电、热需求,废糖渣燃烧产生的灰尘作为生产空心砖的原料供给建材厂,形成企业、产业循环发展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格局。

增强高端装备产业实力。区内企业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兆瓦级风电主轴生产基地、亚洲颇大的球墨铸铁管模生产基地。作为一家民营上市企业,其率先在山东省自主研发的1.2万吨自由锻液压机、世界颇大的“25兆牛”数控校直液压机等大型装备和大型锻造件技术国内领先。围绕通裕重工这一龙头企业,德州高新区不断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机整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做大做强风电装备、大型铸锻件和智能装备,做优做精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领域,推进园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增强新型产业发展后劲。德州高新区通过外引内培,把握新兴产业蓝海机遇,重点规划建设了新兴产业园,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亮点迭出。在新兴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了生态环保产业园,目前已有包括汉能光伏制造基地项目、山东福航环保污泥干化处理中心、北京城建集团采取BT模式建设的第二污水处理厂、河北中科智联污泥发电、台湾创鼎碳素活性炭再生等在内的9个入园项目,主要发展水循环、污泥干化、垃圾利用、活性炭再生四个方面。以污泥干化为例: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进入福航环保污泥干化处理中心进行干化后,作为燃料由中科智联污泥发电厂焚烧发电,可满足高新区东区供热、供电的需求,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发展规划

建区16年来,德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科”字为先,走出了一条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成功之路。

科技支撑强劲。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就在禹城市设立试验站,进行改碱治土、农业开发,以李振声、李依依、邓子新院士为代表的100多名科学家在禹城市建立了实验基地,禹城市也因此被认定为全国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发源地。进入新世纪以来,禹城市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链条延伸,实现了由农业科技向工业创新转变。德州高新区现拥有国家有关部委备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区内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4家,包括26家国家层面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4个;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人;主持制定国家行业及产品标准17项。2014年,区内企业自主研发新科技、新工艺、新成果67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7亿元。

校企联合助推。围绕产业创新需求,高新区企业以共建研发机构、合作研发、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合作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2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其中,保龄宝与山东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低聚糖酶法生产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福田药业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等共同承担了863课题,与江南大学等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龙力生物围绕“玉米全株产业链”,利用玉米芯废渣年产6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率先成为纤维燃料乙醇国家定点企业,其“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创新孵化体系完善。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入为辅助的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广博生物专业孵化器、博通小微企业加速器、企业研发平台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孵化体系。其中,由禹城市人民政府主导建设的德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满足企业从小试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生产的需要,目前,正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广博生物专业孵化器由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和区内企业百龙创园公司牵头,联合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同建设,集产品研发、中试、成果展示于一体,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于2014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孵化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酵法生产虾青素、DHA项目;由温州客商投资50亿元建设的山东博通小微企业(加速)园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实现资源共享。投入运营后,可吸纳小微企业400家以上。目前,已签约入园企业近30家;依托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高等院校,支撑区内重点企业建立创新研发平台。

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德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大目标统领发展大局,2012年初实施创新提升工程,正式拉开了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序幕。在创建国家高新区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新区一班人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先后完成了升级申请上报、更名、专家现场评审等升级的基础性工作,国家高新区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在2014年10月31日召开的德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经过实地调研评审,对高新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高新区在经历了创业起步、建设发展、二次创业、创新提升4个阶段、16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以升促建的崭新时期。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常态,德州高新区将对照“国字号”标准,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全力打造“科技产业新城”,努力建成“一地三区”(全国有影响力的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鲁西北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区、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创新创业,打造科技之城。一方面依托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家大学创业园禹城分园的契机,搭建服务平台,助力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加快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综合孵化器、广博生物专业孵化器、博通小微企业创业园加速器、企业研发平台“四位一体”的孵化体系建设,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链条,优化创业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力争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

二是突出集聚效应,打造产业之城。以产业优势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核心产业,做好“生物谷”和“健康城”两篇文章,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产业支撑,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力争2015年生物、装备制造两大核心产业总产值超800亿元。

三是突出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新城。积极筹备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服务中心和金融大厦,探索实践科金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全力打造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CBD、金融、商场、教育、医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园区,为创建国家高新区奠定坚实基础,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贡献力量。[1]

3晋升规模

齐鲁网10月27日讯(禹城台 刘亮)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德州(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这也是全国第六家、全省第一家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德州(禹城)高新区规划面积6.89平方公里,区内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5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级研究中心7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4家。目前,园区已培植形成了生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档纺织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