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新区 > 高新区名单

周口高新区

07-15
周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是以川汇区产业集聚区为基础设立的,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华耀城配套加工基地。是周口市唯一一家获得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1基本内容

这里有全国最顶级的电气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非标门生产基地,“长城门,安天下”的广告曾经深入人心;这里矢志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勇立信息化基础产业的潮头……

这里是周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周口10个产业集聚区中的唯一高新区

高新区高在哪里——“双高”产业开启“智造”时代

说起川汇区的工业,风机厂、轴承厂、药械厂等一批企业曾经让人耳熟能详,传统制造业托举起川汇区工业火红的昨天。然而在制造业更新换代加快的今天,这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减少,发展式微,甚至面临出局危机。在全市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之际,曾经的“周老大”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工业经济排名一直在全市后两位徘徊。

怎样破局,重振工业“周老大”的雄风?川汇区委、区政府决定,把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实现工业升级的“强区梦”,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定“双高”主导产业,一是以瑞特电气、金华夏钢构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二是以电缆光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两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的“智造”升级。

思路就是出路,经过积极谋划、运作,周口高新区自成立后快速发展,呈现异于全市其他产业集聚区的特质,“双高”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之势初成。

11月,河南瑞特集团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他们推出的新产品——智能三相平衡用电系统市场反应良好,订单纷至沓来。在国内电气类产品市场平淡之际,瑞特电气却迎来火红的季节,效益激增。

瑞特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周口高新区根据发展定位,着力引进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在迁入周口高新区后,瑞特集团厂区面积扩大,产能进一步释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如今已形成五大系列30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有8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2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广泛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2013年瑞特集团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为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周口高新区从内外两个方面努力:在内对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向高端制造业靠拢。如长城门业“退城入园”后,在周口高新区的扶持下,启动“双百万工程”,生产规模大大提升,如今已形成年产200万镗门的生产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非标金属门生产企业;产品获得国家专利9项,及市长质量奖、 “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金华夏钢构、新邦杰食品机械制造、鸿基风机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明星企业也在高新区产业政策引导下,提升了科技含量,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在外,川汇区围绕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企业。该区引进的西奥电梯项目,总投资5亿元,设计年产电梯1000部;升达LED灯项目总投资1.5亿元,可年产490万只LED灯具及10万只LED路灯。这两个项目都是国内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主导产业——光缆电缆生产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河南久通电缆有限公司是以电线电缆研发和生产为主的高科技、高成长型现代化企业。该公司瞄准国际市场,打造以电线电缆加工为主导、以相关导体材料、化工材料加工为辅的环保新型产业链。久通电缆设计年产能达30多亿元,产品涵盖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矿用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等,产品多次应用在国家及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周口阳光电缆有限公司拥有100万纤芯公里光缆和100万纤芯公里室内特种光缆生产能力,是当前河南省最大的光缆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专业生产商之一,其生产的数据缆,质量稳居全国同类企业前列,80%以上外销到欧美地区,少数供应给中兴通信等国内顶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每周除了一天机器检修,其他时间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

经过招商,地润地缆入驻周口高新区。这个项目总投资4.2亿元,可年产10万吨各种电线。3个光缆电缆大个头企业鼎足而立,集聚发展效应初显。周口高新区计划在最近两三年内,再引进3家光缆电缆龙头企业,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光缆电缆生产基地。

2013年夏,省委书记郭庚茂视察周口高新区,在重点察看了园区内的4家企业后,高兴地说:“周口高新区产业成长性强,关联度高,竞争力大,市场广阔。”他鼓励企业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企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高新区新在何处——持续创新激发活力无限

从传统制造业逐步迈入“智造时代”,周口高新区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着创新思维的光芒。

定位转变——创建高新区,做大高新区,以“双高”产业为主导,实现自身企业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引领工业经济发展。

周口高新区的前身是川汇区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6年,区内企业多是“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的本地企业,个头小、技术含量低、效益不高。2012年11月,经过不懈努力,周口高新区被省政府批准成立,成为周口市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确立“双高”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摈弃粗放经营传统模式,以高新技术求效益,正式步入“智造”时代。

招商创新——从“挖到篮里都是菜”到择商选资。

高新区还是川汇区产业集聚区时,一直苦恼于园内企业数量太小,其最大的工作是扩张总量,不论来者个头大小、底蕴何许。随着高新区的成立、成长,其招商理念逐渐明晰:定位于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围绕“双高”主导产业择商选资,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准入,全力引进个头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强的企业。对已有的不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企业,实行劝退,“腾笼换鸟”,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乐土。

体制创新——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中心、科技孵化园为平台,形成内在的生长机制,培育高新区自主品牌。

相对于招进成熟的大型企业,周口高新区亦关注处于萌芽状态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内正在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中心,就是为那些有着雄心壮志却无场地、资金、人员的创业者准备。创业者在这里经过孵化具备生产能力时,高新区为其提供一片较小的厂房进行试产,待企业实力壮大时,高新区将为其在园区内单独提供成片土地,建设厂房、扩大面积、提高产能。

五杰钢塑就是从孵化器中心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公司创始人于富康在南方从事装修行业多年,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生产塑钢产品,周口高新区接纳这个小小的企业。经过在园区的孵化、培育,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五杰塑钢已经实现量产,产品拥有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全国塑钢产品种类最多、品种最全的高新技术型企业。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引导校企合作,揽才引智,永葆科技创新活力。

高新区目前有8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它们代表了高新区核心竞争力。河南省达硕工程检测实验室是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可开展7个方面的工程质量、原材料检测工作。三等企业卖产品,二等企业卖品牌,一等企业卖标准,达硕实验室的成立,标志周口高新区具备了向外输出标准的能力,科研力量已经走在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前面。

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周口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周口高新区概莫能外。为突破这一缚束,川汇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政府的牵针引线下,园区内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河海大学、郑州大学、周口师院、南阳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协议。

为提升园区内企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周口高新区开展“清除零专利行动”,要求所有企业至少拥有一项国家专利;多次组织召开企业高管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园区授课,讲叙产业前沿,带来最新理念。

高新区的特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得以彰显,呈现出无限活力。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冻雨灾害后,瑞特集团集中研发力量,在半年时间内发明出“防冻雨跌落熔断器”,填补国家空白,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其推出的智能三相平衡用电系统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定价权,将为企业带来倍增效益。

在金华夏钢构公司,有一幢用于体验的智能别墅。这幢别墅高3层,完全采用钢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砖混结构建筑,这幢别墅具有可循环利用、阻燃、抗震、节能环保等特点,而且施工工期更短。屋顶采用太阳能发电板,可供自身照明,还带有雨水回收系统。阳光普照,雨水丰沛,这些资源以前我们视而不见,在金华夏钢构的智能别墅里,却成了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这就是高新技术的威力。

高新区未来之路——居安思危引领周口“智造”

时至今日,周口高新区成立两年有余,成绩固然可喜,也有诸多不足,亟待解决。

一是入驻企业少,个头小,经济效益弱。截至目前,高新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63家,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税收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县市产业集聚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项目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发展前景、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园区承载能力较弱。经过数年建设,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道路布局,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存在园区内雨污水不分流、给水、燃气、公交不通等问题;

三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这是大环境所致,我国融资机构体系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贷款,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融资机构和地方性银行为企业争取的社会资金流很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四是人才匮乏,与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目前高新区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高层次人才更显稀缺,人才匮乏导致自我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不高。

面对种种不足,周口高新区在发展的路途上,始终未敢掉以轻心。川汇区提出,要按照上级政府对高新区发展定位的要求,凝聚市、区力量,汇聚优质资源要素,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中心城区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中心城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区域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在发展目标上,川汇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配套服务、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加快发展。力争到2017年,“双高”主导产业分别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高新区内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两大主导产业比重达8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有目标更须付出努力。工业积弱已久的川汇区不等不靠,开足马力招商引资,该区一举开工8个大项目,其中4个工业项目位于周口高新区,总投资超过15亿元。与时同时,该区还储存了储备了一批个头大、效益好的项目,如比亚迪汽车、祥龙四五工业园、圣光医疗器械等项目,工业发展形势之好历年来未有。

川汇区委书记郭志刚表示,和其他县市产业集聚区相比,周口高新区目前实力尚弱,但发展方向明确,前景广阔,他们有信心打造出一个“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园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城区崛起提供强劲动力。

“智造”时代已经降临,我们期待着,周口高新区用更多的周口“智造”,展现出无尽的“高新”魅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