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行业新闻

循环经济产业深度研究报告:碳中和与双循环的双重裨益

08-04

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提出后,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即将迎来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更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策工作布局的重要一环。

循环经济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垃圾污染物,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围绕循环经济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过程与碳减排方法论、碳减排经济效益分析、明确渠道端承担者责任和提升循环效率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的现状,以及其循环利用对碳减排的贡献。

循环经济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将使用过的产品的后流通渠道进行优化,对可回收、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再利用。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和渠道、再制造成本是评价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的核心;因此,政策对于再制造产品认证、渠道的约束与监管是必要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回收利用量之间高度相关。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发布的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和再生资源信息网的统计,2011-2018 年我 国主要再生回收价值从5764亿元上升到8705亿元,年均增长突破6%;从总量上看,制造业、消费体量是GDP核心包含要素,这也恰恰是再生资源品的重要来源。

再生资源回收能力、利用效率则体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2019 年可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3.45亿吨,同比增长7.1%,比2011年已经翻倍。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在我国2021-2035年GDP年均增速5.5%的情景假设下,得出可再生资源回收量将以6.55%的年均增速提高,从2019年的3.45亿吨提升至2035年的8.08亿吨。

各类可再生资源均具备一定的减排效益。如果这些废弃物得到妥善的处置,除了可以得到再生的钢、铝、纸等资源,更可以减少原生资源生产时的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过程与碳减排方法论

再生循环和可降解循环双循环加持,构建废塑料内循环体系刻不容缓。“限废令”出台后,传统低效率、低利用率的回收产业链不再满足内需,需要探索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对于产业链上游来说,居民应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政府加强监管强度,不断规范回收渠道,提高回收分拣效率;下游再生塑料厂商,注重技术革新,采用化学回收等方法扩大可回收塑料范围,提升再生塑料的核心利用价值。随着各省“禁塑令”政策落地,在减源头的同时推动可降解塑料发展,为废塑料循环体系提供了新循环渠道,未来将逐渐成为主要循环渠道。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废塑料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60%废塑料的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这样不仅会产生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微塑料等,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改善塑料处理方式,除了每1吨再生塑料减排0.977吨CO2外,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也有重大意义。

若要打破现有经济格局,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政策手段必不可少,其核心作用就是要将之前的成本受益格局打破,或将增加的成本进行分担。

在循环经济中,回收成本内部化意味着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约束。一方面,原生产品制造企业相当于拿出一部分利润给回收企业,切实履行EPR;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便为自己将来丢弃垃圾的行为“买单”,使得乱扔垃圾却免受处罚的问题得以缓解。

同时,产业链将由政府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为循环经济参与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中国会议综合 报道

节选自:循环经济产业深度研究报告:碳中和与双循环的双重裨益

编辑:陈可涵

文旅部 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特别年会取消

< 中国高新产业规划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站长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见网站底部。